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5年.江宁区上坊街道认真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工作.对农村劳动力开展就业培训.援助就业.与用工单位联系采集空岗,推荐就业,组织召开农村劳动力就业洽谈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促进就业。全年共推荐就业1580人次.成功转移劳动力就业1242人。  相似文献   
2.
"失独"群体是计划生育政策的产物。近年来,随着"失独"家庭不断增多,保障"失独"群体合法权利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失独"群体可分为"暂时性失独"和"永久性失独",应将关注重点聚焦在"永久性失独"群体上。针对目前"失独"群体权利保障存在的种种不足,应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一是完善立法,提高法律的可实施性。二是提高立法等级,规范立法工作。三是完善收养制度,给"失独"群体收养提供物质帮助。四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给"失独"群体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傩舞的原生态艺术特色——以江西南丰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南丰傩舞历史悠久,形式多样。本文对传统南丰傩舞舞蹈动作的特点、服饰的艺术特色、音乐的风格、形式、种类及南丰傩舞面具形成的渊源和规律进行整理和分析,阐述南丰傩舞鲜明地方风格和独特神韵特色的同时所表现出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论南丰傩舞音乐形式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丰傩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作为傩文化载体之一的傩舞音乐,其音乐形态在传承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并且发展成具有鲜明地方风格和传统音乐的独特神韵。文章从传统南丰傩舞音乐形式、种类的研究入手,对傩舞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挖掘,为研究、保护和弘扬傩文化艺术提供傩舞音乐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士人治生是《儒林外史》创作关注的重要思想主题。传统社会的士农工商有着明确的社会分工和职业属性,但赋予士的社会责任以及“食于官”的制度设计仅是一种“政策合理”。《儒林外史》通过艺术再现士人扭曲的治生观念、塑造典型人物揭示深刻社会现实、文学表达叩问科举制度等手法,深刻揭示了科举制度在制度设计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其不但未能有效解决士人本业治生,反而削弱了士人的治生能力,形成了士人治生这一社会问题,而士人治生社会问题又影响了国家治理效能。吴敬梓对士人治生问题的关注,不但有其自身生活经历的原因,也与颜李学派思想影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影响明清戏曲刊本插图风格的因素主要有四方面:由于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在书籍中插入精美的图画成为出版商与书商吸引读者和竞争市场的一种途径;江南地区的丰富自然资源,与明清戏曲刊本插图刊刻以南方为中心的形成有密切关联;南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了明清戏曲刊本插图的艺术风格和水平;明清戏曲舞台的演出实践,为插图的创意和构图提供了可供参照的具体素材.  相似文献   
7.
一、抓好农业多余劳动力的转化,发展工农业生产 南通市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相当比重,但土地资源较少,能源贫乏,农业劳动力剩余,而耕地面积又逐年减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了工农业生产,使国民经济有了好转,主要是抓了农业多余劳动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造假”是为非法获利而冒险 ,要有效打假 ,至少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加重对造假者的惩罚 ,以提高其期望成本 ,通过使造假的期望效用小于合法谋利的效用来制止其造假 ;二要将对造假行为的惩罚准确地落实到个人 ,防止出现造假者的收益与风险成本不对称的现象 ;三要设计地方政府的管理与打假激励相容的机制 ,以杜绝地方保护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论述《美术欣赏》的教学特点和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进行别出心裁而有创意的课程设计 ,营造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 ,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王春阳 《南都学坛》2009,29(3):63-64
六书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字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六书的次序反映了汉字发展的历史进程。假借方法的出现,预示着中国文字有向拼音文字发展的可能,但中国仍然使用表意文字,并走上了音义文字体系的道路。这不仅是文字自身发展矛盾运动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历史选择的结果,与中国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制度以及特殊的地缘位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