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8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307篇
理论方法论   38篇
综合类   468篇
社会学   1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气韵生动”是我国古代绘画批评领域内的最高美学标准。其本质内涵即是“传神”,自诞生之日起,其内涵便随着中国绘画艺术的发展而经历了几次重要的嬗变,可概括为三个阶段:(一)传人物之神(魏晋)、(二)传山水之神(两宋)、(三)传作者之神(元)。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清晰地显示了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演变趋势,也显示着中国绘画自身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3.
元代设有会同馆作为专门接待入京朝贡的周边四夷使节的客馆 ,它的设立对发展元与周边四夷的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会同馆也是中国古代中央客馆建制的组成部分 ,在制度方面 ,承前而启后 ,具有一定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4.
元代回回人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人西征曾给阿拉伯及中亚伊斯兰文明带来灾难性毁灭 ,同时打开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通道。蒙元时期大量穆斯林入华 ,带来了阿拉伯伊斯兰地区先进的科技文化 ,包括天文历算、医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化学等方面科学技术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宝库。同时中国先进的管理经验、火药武器、印刷术也传入阿拉伯地区 ,其中回回人在元代中西文化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5.
作为金、南宋之后的一个统一的朝代 ,元代的诗学思想显示出新的特色 :其一 ,主张吟咏性情 ,跟宋代大异其趣 ,现出复归唐音的色彩 ;其二 ,提出诗乐相合的观点 ,为兴起的“今乐府”寻得《诗经》以来的诗学传统 ;其三 ,以是否合乐作为标准 ,将诗歌分为“古诗”、“近体”两大类 ,较仅从格律上作区别更具理论色彩 ;其四 ,提出了“诗学”的观念 ,把诗歌作为一种“学”来探讨。由此四点可以得出结论 :元人的诗学思想较前人更显系统和深入。它既是对前此诗学思想的总结 ,同时又开创了诗学思想的新局面 ,为古代诗学思想的近代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茶树,在我国以秦岭为界限,因为往北几乎就无法种植了.据说在元代的时候,北京的气候不像现在这样干燥寒冷,朝廷曾经从南方引种过茶树,有人怀疑现在北京延庆县珍珠泉乡山坡上生长着200多棵野生白花茶树,便是那时候引种的.虽然没什么茶园,但这并不妨碍北京人喝茶品茶,老舍先生<茶馆>更是通过茶演绎了老北京独特的景观风貌及北京人的特有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元代疆域广阔,文化多元,蒙古文化、汉民族文化、伊斯兰文化对元代制瓷影响颇深,从而造就了元代制瓷的别具一格。元代制瓷集蒙古族的兴趣好尚、汉族的精良技艺与文化传统、伊斯兰文化的独到韵味为一身,呈现出充实貌美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元代杂剧是在商业演出中发展兴盛起来的,其自觉的文化商业意识必然反映在戏剧审美特征上。杂剧审美商业化特征是顺应市井审美习惯与欣赏心理的结果。在题材处理上"远""近"结合,在演出气氛调节上"冷""热"相间,在演员选择上"才""貌"并举。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在元帝国时期创造了蒙古族音乐的辉煌,究其原因有三大方面:元朝在统一过程中对其他民族音乐精华的吸纳;蒙古统治者重视音乐的发展并设立专门机构来掌控音乐;元朝的对外经贸交流,使蒙古族音乐得以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10.
贪赃盛行是元代政治的一个重要特征。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四:一、选法败坏,用人不当;二、高级官吏带头贪赃取受;三、台纲受沮与台官赃贿,使宪台难以纠察非违;四、官吏无俸或俸薄,使贪者能借口侵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