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68篇
社会学   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当代中国,诗歌的生存空间已经相当狭小,这既有社会的、经济的、价值的因素,也有诗歌创作、诗歌理论方面的偏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的代表作品《再别康桥》创作特色的分析,认为诗歌所具有的内在韵律是诗人生命的轨迹和节奏,因此,在诗歌创作中要强调诗歌的音乐性特质,但是,在当代诗歌创作中其音乐特质已经发生了相当的变化,远远不是过去一般意义上的押韵和节奏,而必须提升到新的理念和高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我院图书馆将来回溯建库工作的必然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论证 ,探讨并提出了回溯建库工作的参考模式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3.
2005年10月20-22日,“美国史研究与教学的回溯与展望”研讨会暨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十一届年会在苏州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出版社及学术刊物编辑部等相关单位的100多位美国史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这次盛会。会议收到学术论文80余篇,内容涵盖了有关美国史研究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机会的两个非主要特征,不活动惯性及回溯性悲观,解释了人人都期待的机会也具有其不受欢迎的阴暗面。不论是放弃还是没有得到最大程度得到利用的机会都会消极地影响我们对后续机会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北京昌平西贯市村回族李姓,明初自南京迁居于此,贯市清真寺建寺已510年。本文考述了贯市李姓的来源以及西贯市清真寺的沿革,并详细记述了清真寺见证的两件大事:清末“慈禧西狩”与1989年外宾来访。  相似文献   
6.
汉源 《新天地》2016,(2):10-11
非常岁月和家人不离不弃 时间回溯到66年前的江城武汉,正在热火朝天筹建中的315厂(武汉钢铁厂的前身),迎来一位眼波流转、俏丽活泼的俄罗斯姑娘. 姑娘叫伊丽娜·亚科立夫娜·契高特柯娃,出生在苏联巴斯吉尼亚.8岁那年,她随家人来到列宁格勒求学.中专毕业后,留在列宁格勒打工的她十分喜欢跳舞,每个周末都要到表弟所在的学校参加舞会,她在这里遇到了中国公派留学生邱永言.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德育评价研究经历了初探、科学化和多元化三个阶段,研究内容涉及德育评价的概念、内容、过程、原则与方法等诸多方面.德育评价研究尚存在着研究定位的误区、基本理论研究的缺失和缺乏比较与借鉴研究等问题.德育评价进一步研究必须注意厘清德育评价的概念、重视系统科学和复杂科学研究、加强人文主义价值取向研究、突出多学科整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系统地分析农业现代化及农业现代化支撑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回溯了国内外有关农业现代化支撑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发展实践,分析了农业现代化支撑体系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建设和发展农业现代化支撑体系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书目数据库的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系统的核心,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管理水平,回溯建库是全面实现图书馆自动化管理,实现网络化书目检索及文献资源共享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所谓回溯书目数据库,就是将书目文献信息资源数字化,并用科学的方法将它们合理组织成相互关联的数据集合,存放在计算机中,便于有关软件存取,供读者使用。 回溯书目数据库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关系着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功能的全面实现和系统的正常运行,影响着馆藏文献资源的上网和共享,因此,对此项工作不能有短期行为,必须慎重行事,制定出切实可…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尴尬:"史"的序列性、规定性解释系统反过来会破坏作品原初存在的"活性"成分.为此,我们不得不用"原生态"的理论来回溯作品的历史情境,以期减少必定存在的文学性的散失.《世说新语》之与魏晋文学研究,恰是一个难得的"原生态"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