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4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篇
社会学   11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位于阿拉伯半岛的沙特阿拉伯王国是当今世界一个独特而且给人以某种神秘感的国家,同时又是一个战略地位重要、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具有独特影响的国家.这使得许多人希望了解它,认识它,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中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的人才”确定为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那么,什么是国际视野?简单归纳,国际视野就是跨文化的生存能力,详细说来,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应该有着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社会科学和人类文明理念的认同,同时还具有全球化的眼光和胸怀。  相似文献   
3.
在国际社会中,话语权就是一个国家对国际事务、国际事件的定义权(即表意,比如美国将9· 11事件定义为恐怖袭击事件),对各种国际标准和游戏规则的制订权(建构认同),以及对是非曲直的评议权、裁判权(提供普世价值或者进行道德绑架).当然,掌握话语权的一方几乎无不想按照自己的话语方式、话语逻辑在国际事务中"指点江山",谋取优势地位和主动权,维护本国利益.  相似文献   
4.
王艳 《人民周刊》2020,(4):80-81
王艳从1978年1月到1979年2月,邓小平曾密集出访,数量之多,超过了他一生其他时间出访国家的总和。当时,邓小平的出访有重大的战略目标,一方面要团结周边国家,另一方面要向西方发达国家寻求中国实现现代化所必需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方面的帮助。他作为中共领导人,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决定了这些国家与中国关系的走向。最终,邓小平以他不同凡响的智慧取得了超出预想的成果,改善了中国与邻国的关系,使中国不可逆转地走上了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重大国际议题和重要国际事务中,形成一个能够发得出声音.让人听得进去的舆论引导群体,是外宣工作继续解放思想,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的重要环节,也可望成为新时期外宣工作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6.
柴泽民是我国首任驻泰国大使、首任驻美大使,也是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首任会长。如今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已经走过整整20个年头,我们在缅怀柴泽民的同时,不禁赞叹他为中国外交所做出的贡献。在错综复杂、变化莫测的国际风云中,能够处理好国际事务,增进了解,  相似文献   
7.
薛理泰 《领导文萃》2011,(18):23-23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倾向于认为,从外交准则到国际焦点,由地区性扩充到全球性,中国均需承担“大国责任”,以符合国际主流社会的预期。与此直接有关的仅就国际事务而言.可能就牵连到在财政上要承担更多,为国际救灾、联合国维和行动、若干国际组织的财政支持等作出更大的贡献。这是在所难免的。  相似文献   
8.
书屋     
《决策》2011,(7):96-96
基辛格和他的《论中国》1971年,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博士突然造访北京,恢复了美中两国中断了20多年的高层外交接触。从此,中国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到一跃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9.
高度自由、宽容和开放的美国社会使得众多民族的历史纷纷融入美国的历史之中,犹太人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范例。而世界范围内对美国犹太人在今天美国社会各领域乃至国际事务中作用和影响力的种种传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迫切希望有机会了解美国犹太人。古老的犹太民族是怎样来到美国的,他们如何在在美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0.
国际社会的非强制法律秩序,使国家间密切合作、有效控制危害国际环境犯罪的发生和蔓延存在着重重障碍.特别是确立危害国际环境犯罪主体及刑罚的讨论中,学术界对国家能否成为犯罪主体和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刑罚争议最多.理论上的不一致带来实践中的不协调,致使由国家实施的或由国家支持和庇护的危害国际环境犯罪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惩罚.明确国家作为危害国际环境犯罪主体的国际法依据及其责任的实现途径对深入研究这一课题尤为关键,对我国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准确把握时机、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大力推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建立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国际和谐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