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90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77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学术》2007,(4)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人民群众在法国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仅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本文并没有直接触及这一问题,而是从革命前法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出发,探讨为什么在法国大革命中,这种"积极参与"的近代公民意识发展到一个顶峰。即法国人的公民意识是由法国的启蒙思想家们唤醒的。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习俗影响下产生的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启蒙思想孕育成为一种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2.
在今年元旦全国政协的新年茶话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今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30周年。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事业。我们要对改革开放进行系统回顾总结,以生动的事实、伟大的成就、成功的经验对全党全国人民进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进一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决心和信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此,本刊特推出"聚焦三十年"专题连续栏目,拟以"我眼中的三十年"和"数据三十年"为主线,展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四川社会经济建设及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解放思想,实事实是方针指引下,重新评价陈独秀成为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在广大干部、群众以及史学工作者努力下,对陈独秀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曾先后发表过《五四运动和建党时期的陈独秀》、《评大革命失败后的陈独秀》两篇文章,这篇《陈独秀与中国社会主义》,力图从他的著述言行,以及翔实资料,还其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广西东兰县是20世纪初叶中国最早开展农民革命运动的地区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革命时期全国农民运动的重要阵地这里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百色起义的策源地、右江革命根据地,是邓小平在广西革命的指挥中心。东兰地处桂西北,位于云贵高原南缘、红水河中游,总面积2415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人,居住着壮、汉、瑶等11个民族,其中壮族占85%。秦  相似文献   
5.
余玮 《老人世界》2014,(4):18-21
为什么有那么多扬威中外、影响深远的大人物曾经踏过这片土地?为什么从这里走出了那么多战功显赫、声名远播的名将良才?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黄埔同学为什么反目成仇,兵戎相见?抵御外辱的民族战争时,是什么力量让这些同出一门的国共黄埔将帅站在了同一堑壕,同仇敌忾,共赴国难?沿着黄埔军校旧址院落正中的红砖小路缓步前行,寻找着黄埔军校的史迹,回眸黄埔群英的传奇,试图解开一个个掩藏在历史风云背后的真相。此时,耳边仿佛传来了当年黄埔生的朗朗书声和军事操练声。  相似文献   
6.
普雷沃对18世纪法国"饥荒阴谋"说的建构发挥了重要作用。1768年,他因揭发《饥荒协定》锒铛入狱,形成了关于"饥荒阴谋"说的一套完整的看法。大革命爆发后,普雷沃走出监狱,在革命文化的熏陶下,他对"饥荒阴谋"说进行加工、再造。此外,他还锲而不舍地向革命政府申请经济补偿,并将前任财政总监拉韦尔迪送上断头台,促使"饥荒阴谋"说得到最高革命权威的认可。普雷沃在"饥荒阴谋"说建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表明,小人物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发挥时代"酵母"的作用,在时代大叙事和人生小故事的交融中推动革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对康德、 尼采关于法国大革命和启蒙思想观点进行比较研究,从历史、 道德和批判视角对法国大革命作用问题加以探讨.康德论证的主要困难与他对公民起义权的怀疑态度和称赞法国大革命成果之间臆想的矛盾无关,而与他批判的主要任务与界限相联系;相反,尼采批判的视角明显扩大,但回避康德论证中一个关键的法律层面,否认存在自然和平等权利.  相似文献   
8.
国民会议运动的意义和价值,并非在于仅仅起到了宣传和动员民众的作用。作为国民会议运动的实际主导者,中共更是把民众运动看作达成国民革命目标的新手段和新方法,期望通过召开由民众团体选举的国民会议,建设"真正民主政治"和"平民革命政权",从而推翻帝国主义和军阀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在国民会议运动的不同阶段,中共关于政权问题的具体主张也有变化,并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期间进行了初步实践。虽然国民会议运动最终归于失败,但中共对政权问题的探索为尔后苏维埃政权建设提供了历史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因激进的政治主张和不成熟的民主实践,法国大革命为后世广为诟病。尤其以恐怖专制的雅各宾主义在西方政治话语体系下被反复批驳。费赫尔从国家政治与人民主权之间的关系出发认为,由"指券体系"所催生的国家干预政策与"德性共和国"的虚假预设,是大革命从民主走向专制的内在根源。他们将抽象的道德理想投射于具体的政治领域,并借助暴力手段使之进一步泛化到社会各个层面,从而强制营造出德性-国家-民主的蹩脚统一。当道德的衡量标准被肉身化为世俗的革命领导者时,政治民主就被道德专制所取代。其过程本质是哲学层面的绝对自由仓促应用于现实社会的结果。因此,大革命的失败,归根结底是一场哲学实验的失败。而对大革命内涵的揭示,不是要脱离于它的历史区间以思辨的形式凌驾于现实之上,而是要通过展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从而缩短和减轻历史进程中不必要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当法国大革命把启蒙的理性演变为暴力与血腥时,荷尔德林对理性的思考也日臻成熟.他不再崇尚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抽象的自由、人性等理念,而致力于通过艺术(诗歌)来实现的审美教育;他告别充满了概念辨析与圆滑世故的“哲学研究”,转向本真的诗性创造;他从希腊文化中寻觅完整的人性,以歌咏人性之神圣的祖国赞歌,实现对民族秉性的重塑与时代精神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