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7篇
管理学   2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6篇
丛书文集   36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06篇
社会学   25篇
统计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付洋 《家庭科技》2015,(5):20-21
游戏是玩,能够让孩子快乐;游戏也是一种沟通方式,能够帮助孩子表达.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要谈心中的困扰很难.并不是孩子不愿意讨论,而是他们还没有掌握足够的词汇或思考技巧来表达.这时候,游戏就成了通往孩子内心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论政治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兰克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中的一个次要角色,当人们把目光聚焦于特雷莎、萨宾娜以及托马斯之间复杂纠葛的性爱时,倒可能忽视了他。这个热血青年不甘忍受单调乏味的现实环境,怀着狂热的理想,参战越南支持红色高棉。昆德拉写他的文字,充满了调侃与讥讽。对这部小说来说,弗兰克的形象不算重要;但对昆德拉来说,他对弗兰克的批判却道出了他的心声:一个人的愚蠢与媚俗或许比邪恶还要糟糕。  相似文献   
3.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女主人公苔丝,是一位美丽、善良的姑娘,最终却成了一名杀人凶手而 被处以极刑。造成悲剧发生原因,除了社会的原因外,个人本身也应承担一定责任。本文从人物性格上的缺点和意 志上的脆弱方面探讨了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本给美国指明方向并促使其得以独立的书,托马斯·潘恩在完成它时,好朋友本杰明·罗什建议他将其命名为《常识》。据史料记载,“常识》一问世,即在北美引起轰动,争相传诵,美国的命运由此得以真正改变。在为纪念美国立国二百年而编的《美国二百年大事记》(美  相似文献   
5.
作为神学家和西方教会的代言人,阿奎那深入讨论了宗教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包括如何协调教权与王权的关系、如何对待异教徒、如何对待叛教者等。针对不同情况,他的政策也不相同,但其目的只有一个:在保持基督教国家内部稳定的前提下,打击异教力量和异端分子,维护和加强教会的势力。  相似文献   
6.
徐浩程 《决策》2004,(6):61-61
据媒体近日报道,当着省委书记的面,吉林一大型民营企业总裁“号脉”说,很多政府部门有病。什幺病?“肠梗阻”。主要症状就是“在行政服务过程中,本来按规定可以批准或办理的事,中间管理人员因故拖着不办.”即便办了也给你打个折扣敷衍了事.对此,这些民营企业家感叹:“现在办事不怕上面没政策,就怕和具体职能部门打交道.职能部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我们不怕阎王怕小鬼,小鬼真是得罪不起。”  相似文献   
7.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以他的故乡为依托,建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威塞克斯"世界。《德伯家的苔丝》作为哈代的代表作,蕴含了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苔丝的"孝女"与"贞妇"人物形象,契合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对女性的要求;苔丝对命运妥协的人生选择,与中国人"成事在天"的天命观有着相通之处;哈代对苔丝反抗的结局处理,也符合中国人对"大圆满"结局的象征性符号的意义追求。  相似文献   
8.
梧桐雨 《老年世界》2014,(23):25-27
获得“天才奖”,与德国绅士一见钟情 说起“陈路”这个名字还挺有趣。她父母大学毕业后,去了合肥工作。她出生在安徽路山,所以取了此名。由于爸妈工作太忙,她从小就在无锡的外婆家生活。  相似文献   
9.
托马斯.贝叶斯的文章《机遇理论中一个问题的求解》,必定是科学史上最著名的论文之一。此文发表后,很长一个时期在学术界并没有引起什么反响,但到20世纪以来突然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贝叶斯学派的奠基石。贝叶斯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理性与信仰孰高孰低是古往今来的哲学经常论及的问题.尽管不同的哲学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往往大相径庭,但在谈论这一问题时,均未对问题本身提出过质疑.我们可以把托马斯所讲的信仰理解为作为人的认识的神的认识,而由于神的认识高于人的认识,所以人的信仰高于人的理性.洛克则认为,信仰是有根据的意见,因而从属于理性.实际上.在现实的认识中,既没有脱离信仰的纯粹的理性,也没有脱离理性的纯粹的信仰,因而很难分出理性与信仰的高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