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5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 ,阐述了 4 0 0m跑的供能特点、训练方法及运动能力的评定 ,旨在为 4 0 0m跑的训练实践提供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冯海波  周萍 《理论界》2008,(7):166-167
问题作为主客体矛盾的集中体现,内在地包含作为先验性存在的特殊向度,和以对存在进行追问、探究事物的规律与知识为目的的普遍向度.作为一种意识形式.问题不是无知,而是对已知的追求.问题的提出方式据此可以分为现实提问和逻辑提问(理论提问)两种根本方式.当下的新闻工作者应具有理论自觉,找准问题阈,实现由现实提问向逻辑提问的提升,切实反映民生诉求,彰显新闻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无氧工作能力的特征,本研究对体育教育专业150名大学生进行30sWingate无氧试验,结果发现体育运动可以提高人体无氧做功能力,体育教育专业男生的无氧功能力明显大于女生,但体重对无氧功的影响并不显著,相对值能更好地反映人体无氧功能力.本研究对不同专项运动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无氧阈训练是游泳训练中发展有氧耐力水平的一种训练方法,它在具有一定训练年限的年龄组游泳运动员的有氧耐力训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全面发展游泳运动员身体素质,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训练手段,对于13-14岁这一年龄的运动员来说,他们在该阶段的中长距离应该达到较高的水平,所以怎么样来发展和提高他们的有氧耐力水平是每个教练员必须考虑的。  相似文献   
5.
无氧阈的测定及其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归纳了无氧阈测定方法,讨论了各种测定方法的优劣,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无氧阈速度对耐力运动成绩起决定性作用。应采用严格设计条件下测定的"个体无氧阈",评价和指导体育运动及训练。  相似文献   
6.
重庆"钉子户"事件在2007年3月成为网络与传统媒体关注的焦点.网民首次参与事件现场报道使得这一事件成为一个极佳的研究范本.这种传播路径凸现了媒介叙事的转型,即从传统媒体致力于想像共同体的建构到新媒介时代网民的个体化修辞.这种参与式草根新闻叙事模式带给我们的冲击将是深远的,即使在Web2.0时代也富有某种"革命"气质.  相似文献   
7.
余跃琼  朱宗霞 《江右论坛》2007,8(10):99-103
矛盾性是现代实践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热点问题.现代实践的现实性要求将以往那种宏大叙事性的形而上学加以碎片化的局部性研究,人类实践总是以人的内在需要为尺度将混沌的原生态加以合己利益的秩序化,把现代存在的混乱即矛盾性作以不断的秩序化努力.现代西方各派哲学家都试图为此努力做以理论上和现实上的解决,英国后现代大师齐格蒙特·鲍曼也毅然对此作以预言性的探讨.本文力图对齐格蒙特·鲍曼的矛盾性与秩序性的现代实践理论作以研究,从其中深刻挖掘其理论精髓为现代视阈中矛盾性问题的解决作出努力,力求为解决中国现代实践中各种层出不穷的矛盾性做出一丝努力.  相似文献   
8.
何煦 《学术论坛》2008,31(4):109-112
"环境公正善治"的目的就在于将环境公正的要旨与环境善治的内涵结合起来,实现环境决策公平、治理结构公平和环境参与公平.环境公正善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分享着共同的价值现、发展观和世界观,具有内在统一性.为此,需要从环境治理的决策体系、过程体系、补偿体系、组织体系、法律监督体系五个方面采取措施,实现"环境公正善治".  相似文献   
9.
刘云 《社会福利》2007,(7):46-47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将目标定位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上,政府要转变职能,企业要转变经营机制,广大社会成员要转变意识,可以说这是一场涉及到整个中国社会的市场化取向的社会变迁,这个大背景决定了中国的社会福利改革必须根据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原则来进一步深化,进行市场化取向的社会福利观构建.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和化解农村社会利益冲突的制度保障.随着中国农村社会的利益格局多样化和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发展,我国村民自治过程中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的利益冲突日益凸显.对于未来的村民自治,要以利益为切入点,探求化解和谐社会视阈下村民自治实践过程中利益冲突的有效路径,逐步推进村民自治的发展与完善,努力使其成为我国民主政治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