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1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9篇
社会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8年中山大学易长与国民党的派系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兵 《学术研究》2008,(1):97-105
1948年围绕中山大学校长王星拱的去留而展开的政治角力,背后不仅牵涉国民党内各种派系的争权夺利,而且卷入国共斗争的漩涡.从抗日战争后国内政局波谲云诡的全局观察,可以凸显近代中国大学作为社会脉点的重要位置.大学内部的国民党派系冲突,造成国民党形象的私利化,一方面使得校内师生对国民党日益离心离德,另一方面激起社会的连锁反应,成为其失去大学乃至整个政权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论现阶段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的派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派系是通过特定关系联结起来的 ,具有共同利益和现实功能的非正式组织。它具有独立性、利益性、自愿性、易变性等主要特点 ,是一种有别于宗族等传统农村组织的特殊功能组织。派系在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生活中发挥了如下主要功能 :1 .利益的表达和保护 ;2 .公共参与的动员和组织 ;3.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派系组织在当今中国农村凸现是农村调控模式转换的产物 ,农村社会成员分化的表现 ,农村组织重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T村的发展事实表明,伴随着村庄合并,以合并前两个村里的原集体利益为纽带,以原村庄的两位书记为各派的核心.在T村逐渐形成了两个派系.在村委会选举中,两个派系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采取的策略有:抓中间,放两头;揭露竞争时手短处,引导村庄舆论;借助官方话语和集团力量展开博弈;采取违规行为等.对于在村委会选举中派系精英的参与及其主导性应当理性地看待.派系竞争策略的选择既受宏观政治环境的影响,也是乡土社会特质的一种展现.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村落社会派系化背景下,派系精英之于村庄治理具有独特功效。主要表现为:派系精英是村级社区社会关系网络的关节点,派系精英是实现乡镇与村对接的一个重要环节,派系精英主导村庄政治及其民主化进程。精英民主理论对当前派系精英介入下的村庄治理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并且对今后进一步推进村庄治理具有启示意义,即加强选举制度的建设,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精英流转机制;加强村级事务运作的制度化建设;推进村庄治理中的分权化改革。  相似文献   
5.
张佳音  罗家德 《社会》2007,27(4):152-152
本文以行动者的模拟模型考察公司中的雇员形成派系的过程。基于互惠原则与资源交换理论,模型展示了互助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产生连带,逐渐形成在内部相互支持的群体,这种群体进一步排除他人的参与,并最终在组织中形成了派系。在考察影响派系形成的因素时,本文选取了与工作环境相关的两个变量以及表达组织气氛的一个变量。曲线图展示了本文的实验结果:接近或超过个人极限资源量的工作量和越不平均的工作量分配状况越有可能提高派系形成的速度和数量,并可能导致派系的不断分裂;而太小的工作量与过于均等的工作分配可使个体交往倾向减弱而处于相对孤立状态。
  相似文献   
6.
白鲁恂运用心理文化分析等三种主要研究方法着重对中国政治文化进行探究,认为中国政治文化中有着显著的派系政治的特点。中国派系政治源于权威政治,权威政治为派系政治埋下萌芽的种子。派系政治又是在地缘、血缘基础之上的宗派家庭制度的关系政治中发展而来的,关系政治是其基础。而派系政治的形成最终都是为了获得安全感,进而取得政治权力。白鲁恂对于中国派系政治的分析对当今中国政治社会的建立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7.
冉刚 《决策探索》2014,(12):83-84
金钱和权力是政党政治绕不过的迷宫。在和平建设时期,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腐败。无论是法定执政型政党,还是自由竞选型政党,很容易受到腐败滋生、党纪废弛、派系斗争等“政党疾病”困扰。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政党,因长期掌握国家权力和公共资源,一旦监督制约力量受到削弱,极易导致累积性腐败,有的甚至出现政权易手、党旗变色。  相似文献   
8.
9.
朴正熙的长期执政使庆尚道地区霸权主义到处肆虐,全罗道地区受到严重的排挤。在抵抗国家暴力的过程中,光州民众付出了巨大牺牲。光州民众的抗争主要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使地区派系主义扩散;另一方面又为1987年的民主化转型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地区派系主义问题上,负主要罪责的应是过去助长、利用地区派系主义的岭南地缘权力集团。没有光州和湖南的全力支持,难以想象韩国民主化的发展,这是光州民众抗争最主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村民委员会选举中贿选的内在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委会选举中的"贿选"现象愈演愈烈,这已成为村民自治中的突出问题。贿选是在法律制度、村级集体资源、村庄派系组织、文化网络和选民素质等要素所构成的系统中产生的。其中村级集体资源、村庄派系、文化网络和低位的选民素质是支持要素,它们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共同形成贿选的支持体系;而选举法律、村级管理制度和高位的选民素质是抑制要素,共同形成贿选的抑制体系,这一体系能够减弱或消除贿选支持要素的作用,从而达到抑制或消除贿选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