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综合类   35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标准化和模块化设计的小型核反应堆在安全性和经济性方面的优势,将扩大核能在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有望成为我国核电设备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描述了小型核反应堆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小型核反应堆的优势、应用前景及推广应用可能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我国开展小型反应堆研究和应用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以此确立的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要求,提出了在高职院校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中实施模块化教学的基本思路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着重阐明了课程模块化设置的结构和各模块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3.
模块化对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和产业集群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源能够给出更具普遍理论意义的说明.模块化理论不仅从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在某一区域的地理集聚现象,而且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分析一个产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源,模块化研究的很多案例虽然取材于高科技领域,但模块化作为一种产业组织形态,却具有广泛的普适性.浙江的产业集群虽然有其独特的形成原因,但其竞争优势的根源与美国硅谷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意大利的皮鞋和皮革时装产业集群是相同的,都是因为形成了模块化的产业组织.  相似文献   
4.
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快速提升我国轨道运输装备水平,是实现铁路客运高速、快速和货运快捷、重栽的关键。产业组织是实现有效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的基础,模块化产业组织有利于模块化轨道运输装备的发展,有利于整车和模块化部件的创新。发达国家模块化的轨道运输装备产业组织有力地促进了模块化的轨道运输装备的创新与发展,模块化轨道运输装备产品对我国既有一体化的产业组织提出了挑战,本文提出模块化的产业组织是我国轨道运输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影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变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些因素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因此中职课程也需要不断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社会发展,中职课程呈现出指导思想多元化、结构模块化、内容前瞻化、管理上政府的间接性影响加大等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对市场营销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将越来越全面,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将越来越适应市场需求。面对这种演变趋势,作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和输出机构的高等学校,不得不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变迁之需求。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市场营销专业中的三种主要教学模式, 并结合时代发展态势及市场营销专业内在学科特性进一步指出,"案例教学 模块化 计算机辅助技术"教学模式是市场营销专业未来的一种目标选择模式。  相似文献   
7.
以知识论分析为基础,揭示了非程序化管理决策的知识创造及其转变为组织记忆的过程。非程序化管理决策的知识创造是一个多半以组织或企业内各管理人员个人的默会致知过程。为实现默会致知,管理人员首先应就决策问题状况、组织偏好的复杂性、模糊性采取措施,分析各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在此基础上努力将它们综合为一个整体,并将这一整体不断内在化为管理人员的认知工具;内化的结果即默会整合,在领悟整体意义的过程中突显问题状况、组织偏好和决策方案;为使新知识即问题及其决策方案转变为组织记忆,组织或企业必须克服问题解决中的兴奋和疲劳,并进行相应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表明,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中国先进制造模式是我国先进制造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必然选择。全球价值网络的构建是通过产品开发为龙头、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体系、价值链的模块化、全球价值网络四个阶段,即由“点”、“线”、“面”、“网”的不断动态演进而形成的;由此,需要从先进制造技术、多渠道开展研发与创新、动态联盟以及企业自身和政府的共同作用几方面来不断完善企业的全球价值网络,增强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9.
根据目前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结合离散数学课程的特点,提出了课堂教学模块化的新型教学模式,以理论教学为主线,辅以实践教学,让学生充分领略离散数学课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传统建筑文化的系统性与层次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认为中国建筑文化由外而内可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建筑的外在形式(建筑词汇),其次是建筑及规划的法式、原则(语法),最后是古代中国人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深层结构)。提出了中国建筑文化正是由上述三个层次所构成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