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368篇
劳动科学   666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411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246篇
理论方法论   60篇
综合类   677篇
社会学   168篇
统计学   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254篇
  2008年   303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劳动争议“小调解”制度重塑之新路径是:第一,实行“换位调解”,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调解劳动争议之巨大作用;第二,新增劳工NGO参与劳动争议的调解,可在集体劳动争议调解中先行先试四方机制;第三,将协商、协调与调解程序重整,统一为调解,即“小调解”程序;第四,我国劳动争议“着重调解”或“调解为主”原则为“休眠”原则,前瞻性的改革应当是设置调解之强制性和前置性必经程序;第五,重构调解效力,增设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七条规定:"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当事人解除劳动合同时,除另有约定外,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履行竞业限制义务,或者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这从侧面反映了有效劳动合同中竞业限制条款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3.
宋代是官员回避制度的成熟时期。宋代回避制度对官员有着严格的限制,从官员科举入仕到任职期间的人事调动和任免等都给予了明确规定,其具体内容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科举回避。宋仁宗时期,科举回避制度得到发展;南宋时期,明确规定参加科举考试之人要回避在当地为官的亲属等人,而且对各地的解额也做出了严格规定,完善了回避制度;宋孝宗时正式将科举回避的规定写入省试条法之内。二是籍贯回避。宋太宗时期,下诏登记官员户籍,开始实行籍贯回避制度;宋真宗时期,针对特殊的地域状况,放松了对官员任官籍贯的限制;宋神宗时期,规定不得任用本地人为官,以免出现割据作乱的情况;南宋时期,为解决大批南迁官员的人事任用问题,重申籍贯回避制度。三是亲属回避。宋真宗时期,规定经略安抚司和监司等官,在同一个地方任官者须避亲。宋朝荐举人才时,也须回避亲属。四是同年回避。宋朝建立之初,司法案件的检查、勘验者与审判者,如果是科举同年的关系,需要回避。宋真宗时期,朝廷又规定:司法官员只须回避同年同科者,同年不同科者不在回避的范围之内;随后,又取消了既是同年又是同科及第官员互相回避的规定。五是司法回避。宋神宗时期,回避制度的范围有所扩大,实行了司法回避,南宋时期司法回避得到了严格的执行。六是同僚不和回避。宋神宗时期,同僚不和也在回避的范围之内。宋朝官员回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势力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对澄清吏治和减少腐败也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受到皇权和权臣的影响,其执行难以尽善尽美,也没有改变宋代吏治腐败混乱的局面。宋代官员回避制度对今天的人事任职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要以史为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发挥回避制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干部队伍,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组织的整体形象。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点,它决定了这个组织的政令是否畅通,运转是否高效,制定的计划能否得到执行,总体的目标能否得以实现。如何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打造出一支廉洁高效、勇于担当、善于创新的新时期干部队伍,我们的组织人事部门需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能。  相似文献   
5.
对人事风险的含义,危害进行了理论分析,探讨了防范人事风险的对策,从道德法制,监控体系,关键环节三方面构建了人事风险的三维风险防范体系。  相似文献   
6.
南昌市机关事业单位首次下达增人计划647名 为改进和加强人事计划的宏观管理,根据去年出台的《南昌市机关事业单位增人计划管理暂行办法》,今年机关事业单位首次下达增人计划647名,这次增人计划下达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和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7.
人事风险是企业经常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它属于人为的、内部的、主观的风险。通过寻求规避和防范人事风险的对策,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用好人才,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企业人事外包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高洁  刘怡 《职业时空》2004,(6):48-49
人事外包是指策略地利用外界资源,将企业中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与管理责任部分或全部转由专业服务机构承担。包括二个方面内容:一是策略地利用,即是指企业必须有选择性地将组织内的部分或全部予以外包,而不是与代加工性质一样的外包;二是外包的工作或项目必须由专业服务机构来完成,这依赖于专业人力资源机构的快速发展及其专业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发端于对天和人的认识。天人台一,构成中国古代文化的显著特色。司马迁第一次提出“究天人之际”,尽量避免用“天道”来说明人事,如对高祖、陈胜、项羽的成败,就都采用了人文主义的分析方法,而对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则在“义、功、利”三者的谐和统一中加以体现。  相似文献   
10.
元旦春节期间.蓬溪县劳动争议仲裁部门为劳动开通维权“绿色通道”。采取简易程序。对符合受案范围的案件快立快结。对追索工资报酬的劳动免收一切费用,确保农民工在节日期间领到工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