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21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1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28篇
理论方法论   17篇
综合类   333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藏族习惯法是藏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积淀而成并为本民族所信守的部分观念形态和约定俗成的群众生活模式规范。藏族习惯法长期以事实的状态存在着,并调整着藏族社会的各种关系。虽然其内容与现代法制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随着民族地区法治化程度的不断推进,藏族习惯法观念蕴涵的积极因素愈发凸显,其强调社会矛盾的彻底解决、社会关系的复合与社区矫正的刑罚理念不谋而合。西藏社区矫正的实行应当充分挖掘藏族习惯法的积极因素,并将发达的刑罚理念融入本土资源,推动习惯法的现代转型,实现西藏社区矫正的理念建构。  相似文献   
2.
瑶族习惯法及其文化价值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瑶族是我国南方的主要少数民族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但没有本民族文字。从法律学家的角度来观察,瑶族的历史似乎可以破解法律中的一个谜团:在没有文字的历史中,法律在瑶族社会中是怎样发生、演进、实施的?本文试图对瑶民的习惯法及其文化价值作一初探,以期揭示无文字民族的法律发生和演进过程。  瑶族习惯法的主要内容  历史上,瑶族一直没有建立自己的民族政权,也没有立法和执法机构,统治王朝的法律法规,在瑶族地区因各种原因未能生效。因此,瑶族人民主要依靠社会习惯法(即原始法律或传统法律)来调节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3.
试论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效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少数民族习惯法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活背景 ,承认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法律效力和有条件地适用少数民族习惯法 ,对保护少数民族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少数民族习惯法效力的理论基础、法律依据和社会背景等方面论述了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效力来源 ,并提出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制定法发生法律冲突时的解决原则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按照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和法律的生命有机体理论,法学研究者应从经验事实和注重多种本土法学资源的实际效能出发,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藏族习惯法的关系问题,作为国家法与少数民族本土法学资源协调发展的个案进行分析、解释和预测,并运用科学的实证方法,充分证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与藏族习惯法关系研究的实际意义和可行性,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习惯法与民族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少数民族习惯法的概念、内容、性质、历史作用及其存在的根源进行分析,从中找一些对民族地区法制建设有所帮助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分析典权的实质应从典权人和出典人两方面的角度出发。正因如此,其性质很难界定。根据我国台湾方面的经验。典权制度的弊端众多,同时基于我国国情考虑,其实用性和存在的基础已受到很大的质疑。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典权的制度化具有产生不利后果的风险。因此在新制定的民法典中不应规定典权制度,而直接由实践来检验典权是否还适合市场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三国时,随着蜀汉政权的政治重心向西南地区靠近,国家刑法更有了实践的条件与基础。两晋南北朝时期,虽政权屡经更替,国家刑法仍然通过地方行政官员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姓而得以直接或者变通地实施。而当地的刑事习惯法,有的则已开始受其原始宗教或外来宗教的影响,形成这一阶段西南少数民族刑事法律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试论清代民族法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代法理学和法律社会学的角度观察清代民族法制情况 ,指明清代民族法制在立法方面具有形式多样化、立法原则因俗化的特点 ,在法律适用方面具有二元性和逐步内地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明清以前封建政府推行的“列树表道”、“广植蚕桑”、保护“禅林”和“永业田”等政令,对保护临安森林资源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驰禁山泽”、砍伐缓坡丘陵地区的森林以种茶的作法则破坏了森林。天目山的僧侣护林制度使临安至今仍享有“大树华盖闻九州”的美誉。明清的禁碑显示临安地区林业中存在长期稳定的私人或团体对林木的私业权。民国时期的苗圃制度顺应了林木需求大大增长的要求。新中国成立以后,天目山地区的联防委员会与突击队制度有效地满足了防火护林的需要;30余种林业管理规章,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临安地区林业规章制度的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黎族习惯法在森林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