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9篇
  免费   16篇
管理学   5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0篇
人才学   19篇
丛书文集   250篇
理论方法论   42篇
综合类   356篇
社会学   8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被称为"潮籍女诗人"的许心影,既秉承了父亲许伟余的国学修养,擅长古典诗词文赋;同时也继承了父亲在潮汕首开白话文创作的先锋思想,创作有现代抒情诗歌、散文和小说。许心影青年时代即闻名于潮汕文坛。1926-1934年期间曾在上海就读大学以文为生,是30年代上海文坛的知名女作家。1934年后离开上海回到汕头以教书为生,业余创作,在当地报刊杂志发表大量诗文。她一生创作丰富,其作品文笔优美,意境深远,浪漫感伤,作品主题反映了现代新女性追求自我解放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
三次国学浪潮的掀起 20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兴起了三次国学浪潮。 第一次可称为国粹主义浪潮,发生在辛亥革命以前的晚清时期,借引日本“国学”话语,以反满革命为目的,以复兴古学为旗帜,以“国粹”凝聚“国魂”,激励“种姓”,提升“国德”,增进“爱国的热肠”,具有鲜明的民族主义色彩,《国粹学报》(1905~1911年)为其主要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3.
“蓟汉”解     
李昱 《晋阳学刊》2008,(1):123-124
章太炎(1869—1936)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初名学乘,字枚叔,因仰慕明末清初大学者顾炎武之为人,改名绛,又名炳麟,别号太炎(按:顾炎武初名绛)。他还曾用过几个笔名,“蓟汉阁主”是其中之一。1899年章太炎在《清议报》上首次以“蓟汉阁主”为笔名发表《儒冠》一文,同年又以此为笔名在《亚东时报》上发表《游西京记》和《今古文辨义》等文。1914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于北京东城钱粮胡同时,将其寓所名为“蓟汉章寓”。章太炎还以“蓟汉”名其著作,有《蓟汉微言》(1916)、《蓟汉昌言》(1935)、《蓟汉闲话》(1936)等。看来,章太炎对“蓟汉”二字是有所偏爱的。也正因为他对“蓟汉”的偏爱,他晚年的弟子们称其为“蓟汉大师”。那么“蓟汉”二字作何解呢?  相似文献   
4.
《中外书摘》2006,(10):F0002-F0002
由《文汇报》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外书摘》杂志、《文汇讲坛》和《文化中国》承办的南怀瑾先生“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讲演,于2006年8月4日在上海美仑大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5.
《中外书摘》2006,(11):56-60
由《文汇报》与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南怀瑾先生“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演讲,于2006年8月4日在上海美仑大酒店举行。听者有二百余众,且多为两岸出版界和传媒集团的老总及文化界资深人士。南先生的讲演共分四节,历时四小时,娓娓道来,深刻隽永。本文根据南先生的讲演录音整理,并经南先生审定,在本刊上分两期刊出。今年第10期上刊登了本次讲演的上部分,本期续下部分。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数字时代兴起了国学热,但这股国学热潮面临着大众化与保真的两难困境。破解这一困境,必须充分利用数字时代的传播优势,各方齐心协力,在广泛传播的前提下求真、求实,这才是国学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 ,国学内部的有识人士曾先于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全盘清理之前 ,发动过一场以“保存国粹”为号召的自救运动。这场自救运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 :1、敦促国学自我更新 :他们对内主张重新梳理国学内部各部类的关系 ;对外则采取引进西方学理以重新审视国学价值的方法。 2、提出国学自我更新的限度 :他们针对当时留学界掀起的盲目跟随世界潮流的做法 ,主张中西文化不能相互取代 ,国学必须保持其应有的特色。这场自救运动虽由于外部原因而流产 ,但其内在的价值至今仍有其持续不衰的启发力  相似文献   
8.
胡艳琳 《云梦学刊》2008,29(3):20-23
随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汉学正随之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学术.海外汉学研究客观上有利于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与研究方法反现自身的文明,但其最初的出发点、主观动机并非完全出于利他主义.而今日中国学界在与国际学界对话时,往往无视汉学的功利性与目的性,以一种仰视的心态看待海外汉学研究,在本应曩具自信的领域反倒极尽谦卑之能,流露出与国情相反的文化不自信,使得民族文化身份成为一个问题.对于海外汉学,应借鉴其方法,立足于本国传统,深入本土问题,放眼未来发展,才能真正重建中国学人的民族、文化、学术自信,与国际学界平等时话.  相似文献   
9.
北大学人     
程郁缀教授1950年生,江苏滨海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学术委员,2004年4月起兼任《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1991年到1992年在日本大学文理学部访学一年,1996年到1997年在日本神户大学文学部讲学一年半。主要兼职有:中国韵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俗文学学会副会长,北京大学《国学研究》编委等。  相似文献   
10.
对大学生国学认知程度和需求的调查是有效开展国学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必须通过详实的数据调查和实证分析来奠定。通过在某高校展开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于国学的不甚了解是一个普遍现象。高校学生对国学教育的需求不仅存在,而且是理性而合理的。真正影响高校国学教育效果的症结仍然是师资力量、课程内容、教学步骤等问题。我们建议应该遵循由易到难、从日常习用到弘文奥义、分类教学的原则,系统地做好国学教育内容的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