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69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36篇
社会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王建明 《社科纵横》2005,20(5):31-32
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宗教观集中体现在他关于宗教工作的三句话,即“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三句话紧密联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观点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新时期我国宗教工作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2.
李觏倡导礼让和礼治,主张传播儒家礼学以压制佛道两教。李觏痛感同胞对佛寺道观过度热情,对孔庙祖庙反为冷漠。他的理想社会是有祖端无寺观,让人们免除佛道诱惑。他谴责儒者失职,让佛道两教乘虚而入民心。他排斥僧、道于士农工商四民以外,并罗列了佛道两教十项害处。  相似文献   
3.
福音与科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宗教是极不同的事物,宗教与科学之间有过显而易见的冲突。不过,这种对立关系也时常被夸大,如布鲁诺被描述成为科学而殉道,但实际上,他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他坚持进步的科学观点,而是由于他所持的“异端”宗教观点所致。  相似文献   
4.
《恐怖分子》是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约翰·厄普代克依托9·11恐怖事件发生的时代背景所写的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以文本细读的方式推理分析作者厄普代克创作的真实动机和意义,一步步揭示小说中"魔鬼"意象的真实身份,指出美国社会普遍存在的精神危机才是美国恐怖主义的根源.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理论研究已经取得显著成果,但是在高校精准应对策略研究方面略显不足。该文基于福州大学城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及特征分析,建议高校从构建教育体系、完善事务管理、丰富文娱活动、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解决当前大学生宗教信仰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能引导其正确、理性的对待宗教文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本文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为着入点,研究了强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幼浸淫清教思想,笃信德行教化之功。他创立了全面、系统的道德体系,却不愿直面自己的宗教信仰;尽管他对上帝虔诚之至,但却以独特伦理说教代替了宗教教义的直接阐发;他对《圣经》教义缺乏热情,却又处处维护其神圣。文章认为,富兰克林的宗教信仰具有两面性:表面上是个自然神论者,内心却是个虔诚的基督徒。《自传》通过三种叙事策略巧妙回避了这种双重宗教观。这种复杂而矛盾的宗教情结既源于《自传》创作的实际需要,也是其实用主义处事之道的侧面体现。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6,(9):77-80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的宗教思想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通过对创世说的批判、对宗教本质的揭示、对扬弃宗教的阐发,形成了他本人关于宗教的独创性理解。这种独创性理解显示出此时马克思已经具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9.
就我国的宗教学学科建设而言,宗教哲学研究有其特殊的重要性。如果我们把三项基础性研究工作结合起来,即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批判借鉴国际宗教哲学界的先进学术成果、深入阐发中国宗教文化的优良传统,便能扎根中国文化传统,立足当今中国国情,跨入国际学术前沿,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宗教哲学体系,为推动中国社会的稳定和繁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特别是"适应观"的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宗教观发展创新的科学界定,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宗教二重性的科学剖析是马克思主义者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得出的真理.正确认识宗教、妥善处理宗教问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