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居于青海省循化县的少部分撒拉族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陆续迁居该省乌兰县希里沟地区,逐步形成柴达木盆地第一个撒拉族移民村落。文章在民族学田野工作的基础上,反映了该村人口迁移、婚姻家庭、教育、宗教及经济文化类型的变化等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5,(7):45-50
文章在分析柴达木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柴达木地区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模式进行灰色关联度评价,进而得出实证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柴达木蒙古游牧区作为一个样本整体,以宗加游牧点作为考察点,阿旺家族为个案调查对象,对柴达木区域内蒙古族家庭做了详尽的追踪调查,梳理出了阿旺家族的家庭结构变迁。  相似文献   
4.
在汉文史料中,清代环青海湖和柴达木地区的藏蒙人口一直缺少准确的编户数字。柔克义在1889和1891年的两次考察中详细记录了这一地区的人口户数,对于认识清代该地区的藏蒙人口问题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的相关考察文献尚未在国内出版,有关研究也未能引用其著述。本文将柔克义旅行文献中有关清末环青海湖和柴达木地区的藏蒙人口考察记录进行归纳、考证和分析,并置入一定的历史环境下与民国汉文文献进行比对,对清末青海方志以及民国人口调查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检讨,初步讨论了从清末到民国三十年代该地区藏蒙人口衰减和增长的历史因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青海柴达木枸杞经济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这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农业产业化是其发展的必然途径。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柴达木枸杞产业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对循环经济的法律规制一定要建立在时其本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否则,立法就会失去其目的性.在柴达木循环经济法律规制中,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经济活动中实现废弃物的生态化转向应是基本目标,而基本制度构建则是主要内容,同时应界定相关利益主体行为边界,明确其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30-40年代哈萨克人自北新疆大规模东迁至蒙古国西部、中国甘肃西北以及青海柴达木地区,最终形成了祁连山南北哈萨克人游牧居住之格局。入迁青海的哈萨克人与柴达木地区原居住民族、马步芳地方政权之间的周旋始终伴随在其迁移历程中。通过流传的已有文字文本及现居住在北新疆各地与柴达木地区亲历迁移过程的哈萨克、蒙古人士之口述文本,可清晰体察到:族性在历史记忆中扮演着强大的决定性力量,记忆的拾回、传述、策略性失忆(记忆)无不是在族性的规制下进行的文本制造。  相似文献   
8.
王垄诗二首     
王垄 《民族论坛》2011,(4):60-60
雪域图腾 唐古拉山脉 在高原的枕边消失 藏羚羊就是雪国的帝王 柴达木拷问着 旅游图上的每一捆柴 每一棵树木 它们在可可西里的望远镜里 把午夜到达的幸福 提前拽到了海西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化发展成为园区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文章构建了园区产业生态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并对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等级划分。以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例,选取了2005-2013年的数据对其产业生态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发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产业生态化水平呈上升趋势,但仍处于黄色预警区;园区产业生态化发展是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试验区未来应将工作重点放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精神是柴达木的灵魂,也是柴达木的魅力所在。它是延安精神、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精神、科学发展观与世居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合力下而形成的一种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点的新时代创业精神,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