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93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
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以下简称TRIPS)缔结后,国际版权保护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正确认识这些发展趋势,有利于解决后TRIPS时代版权面临的特殊问题。TRIPS生效后,国际版权法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就是版权保护全球化。  相似文献   
3.
在全面分析总结了数字水印技术的研究与进展的基础上,讨论了数字水印的各种应用,重点介绍了数字水印的研究现状,提出了数字水印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要认真学习领会知识产权法 ,科学地解决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所面临的知识产权问题 ,既要寻求法律保护 ,也要积极采取新技术手段。建议在修改和完善知识产权法时 ,赋予图书馆对馆藏文献的数字化权、展示权和出借权  相似文献   
5.
孙霞 《办公室业务》2014,(5):132+134
本文以版权保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数字图书馆资源建设过程中版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现状的分析,结合部分数字图书馆改进版权保护措施的所做的努力,探索数字图书馆资源在建设过程中对著作知识版权的相对完善的保护措施。为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版权保护实践提供理论指导,为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版权保护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校社科动态》2008,(5):46-46
2008年10月15日,为期两天的第四届全国中心城市版权保护工作研讨会在石家庄落幕。来自南京、广州、武汉、成都等21个中心城市的版权局代表在会上就如何加强版权执法、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促进产业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在大会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结束 ,严复致力译学 ,提出一系列保护译 (著 )者经济权益、精神权益的主张 ,希望借以整饬混乱无序的译界和出版界 ,具有首开中国近代保护译 (著 )版权之先河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人论说与晚清版权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秋季 《江西社会科学》2005,184(8):205-210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一些西方在华人士发表了许多有关版权立法保护的论说,这些论说打破了中国传统“义利观”对士子的束缚,阐明了版权保护与社会进步的关系,指出了版权为著印书者自有之权利,政府保护版权是应尽的责任,论证了版权保护对士子经济利益保障、处境改变等的关系,从而改变了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版权的认识。西方在华人士的论说不仅促进了晚清知识界人士的观念变革,也影响了一些政府官员对版权立法的态度,从而为晚清著作权法的颁布奠定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演进,我们送走了19世纪的“印刷版权”时代,经历了20世纪的“电子版权”时代,如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版权”时代又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作为网络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博客”, 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个人作品传播方式。随着其规模的急剧扩张,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如何认识和协调网络环境下的博客作品传播、保护和使用,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论技术措施版权保护中的利益冲突与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数字时代的到来威胁着版权人的利益,传统版权法的事后救济显得力不从心,具有正义和效率双重价值合理性的版权保护技术措施应运而生。但这种“围墙式”的保护方式打破了传统版权法业已确立的利益平衡,版权人和社会公众间的权利冲突凸现。新的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必须跳出以义务人的规避行为为直接规制对象的立法框架,确立以规范权利人的技术措施设置行为为主的新型立法模式,对技术措施既保护又限制。在具体的制度设计上,允许设置并保护控制使用作品的技术措施,限制设置控制接触作品的技术措施;借鉴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做法,不禁止单纯的规避技术措施的行为,只禁止商业性或公开提供规避技术设备或服务的行为,并规定若干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