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12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性科学何以可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此把传统的人性论的根据归结为两个推理,把最近兴起的人类社会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的人性论的根据归结为两个推理。前两个推理建立在前科学、非科学的形而上学和本质主义的基础之上,后两个前提包含着科学所不能证明的还原主义的前提。文章在后两个推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改进性的推理,作为综合现有的进化科学、社会科学和历史科学、建构未来人性科学的一个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中国文坛许多人诟病自然主义关于生物性的描写,从西方当代人类学的研究成果看,这种描写应是自然主义的贡献。西方当代人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遗传、本能、人体机能与人的行为、人的性格有密切的关系,此项结论验证了自然主义的主张、思路具有创新的意味。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人物性格中的社会性根源。  相似文献   
3.
婚姻生育对女性科学家科研成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科学家科研成果(以出版物的数量作为衡量标准)的研究表明:女科学家通常在其职业生涯中与年龄、博士学位背景和领域相同的男科学家相比,所发表的论文较少一些。(见图1)为说明科学出版物上的这种数量差别,人们提出了包括系统的性别歧视和科学智力上的生物性差别在内的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4.
冯智明  杨树喆 《民族学刊》2012,3(6):22-27,97
生物性与社会文化性的讨论是人类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命题之一。从这两个层面去看待家族和民族,既避免了封闭的阈于血缘和文化等传统特征的研究,又避免了在全球化背景下过度突出家族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意识形态的倾向,从该二元概念为切入点探讨中国人类学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家族和民族关系问题,揭示二者的相似性,有助于重新思考文化生产、文化再造、家族主义和民族主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民族是人类不同群体生物性、文化性与建构性的三位统一体。生物性是指由血缘、地缘相结合的生物属性;文化性是指由生计方式、语言文字、社会制度、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组成的文化因子及其价值观的文化属性;建构性是在当代族群生存境遇受到挑战的背景下人类不同群体重新反思"民族"并由此建构民族身份的建构性。目前,随着全球经济社会一体化加速而带来的民族的生物性和文化性不断弱化、建构性强化时,民族这种共同体就已经走在衰落的路上。  相似文献   
6.
左拉自然主义真实观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图从科学性、生物性、客观性三方面来阐释左拉的自然主义真实观的本质内涵。左拉的真实观是他倡导的自然主义文学的理论基石,也是整个自然主义的理论前提。我们不能“以经立论”,更不能“断章取义”,而是要辨证地客观看待,还原其“真实”的核心实质。  相似文献   
7.
弗洛依德以为 ,文明是人类升华的结果 ;社会结构化理论也强调社会作为一种结构包含着人的主体性认同。从这一角度出发 ,可以更深刻理解婚姻家庭制度体系的双重属性———社会性与生物性。西方婚姻家庭制度发展历史上种种不同运行方式 ,事实上是婚姻家庭制度体系双重属性的结构平衡在不同时代的反映。西方婚姻家庭制度体系的发展表明 ,婚姻家庭制度的稳定性追求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动态的结构平衡才是婚姻家庭制度体系双重属性的必然要求。在不同时代社会性要求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相对于中世纪神圣性忏悔 ,现代婚姻家庭对爱情的追求重于对其稳定性的追求 ,由于此种方式认可并期许人类的生物本性升华 ,提供了更为普通大众接受的社会共识 ,从而成为现代文明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要把握人类审美的真谛,必须坚持社会性与生物性统一的观点。人的生命生产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对称与节奏是人类最初的审美标准,对称的欣赏是因为对称是人体主要的外形特征和神经及其感受器的分布特征,节奏的欣赏则导源于人本身的生物节律、运动节律。人类的情感大体上发端于生本能和性本能;人类是在动物的性欣赏基础上发展出审美能力;性是使人类结成社会的最有力的纽带。人之能够从动物性的欣赏而扩展到对世界的审美,不仅在于自然进化,而且在于人类的生活实践,特别是在自然进化前提下的劳动,使人确证了物我的同一。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即两种生产是历史的最终决定因素。我们之主张从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中把握审美,说到底是反对人与自然的二元分裂的旧世界观,主张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生态理论新世界观。  相似文献   
9.
一 本想家是本能的生物性的思考者,是缺乏新思维和墨守陈说的人.本想家有不同的主体形态,有个体本想家,也有公共本想家.个体本想家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也是以个人当前的经验和利益为出发点的人.公共本想家是以自己身处其中的特定社会为本位的人,也是以该社会当前的经验和利益为出发点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体立场和利益诉求,所以每个人都是自己的本想家;也因为每个社会阶层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主体立场和利益诉求,所以每个社会阶层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本想家.  相似文献   
10.
一、人贵有自知之明  在人类所研究的各门学科中,最悠久而又最落后的,也许是人学。人类对自身官僚主义研究的薄弱,就是明证。  能逃脱地球的引力,却逃不脱官僚主义的迫害。人类上知天文,下识地理,可谓万物之灵,开拓了一切创造性的科学技术领域,还兴办了救死扶伤的医疗系统,但是始终没有杜绝相互残杀和被迫自杀的悲剧。  几千年来,战争的硝烟和政治的风云在良辰美景里飘摇激荡,沙场的白骨和屈死的冤魂在鸟语花香中闪烁悲鸣。世界第一次大战使欧洲人口丧失近千万,第二次大战使欧洲和苏联的鬼魂陡增三千万以上。中国的几次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