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社会学   10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4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湖南、湖北两省,在广州市举行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对接试点工作启动仪式。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欧青平,广东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徐少华,湖南省副省长蔡振红,湖北省政协副主席田玉科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广州、深圳、佛山、东莞4市政府分别与花垣县、龙山县、郧西县政府签订了劳务输出对接试点合作协议,并组织企业代表和3县劳动力代表一起参加供需信息对接展。  相似文献   
2.
《民族论坛》2012,(5):54-55
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 "咚咚喹那悠扬、轻快的音调,把人带进鸟语花香、人勤春早的土家山寨,那长不及五寸的小竹管里竟然吐出一个美丽的春天。"  相似文献   
3.
张江 《中国扶贫》2016,(21):54-57
在美律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车间里,来自湖北省十堰市郧西县的陈巍从农民变工人,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和我老婆都在这里工作,做品检技术员,两人每月能挣7000多元." 2016年3月,深圳市启动与湖南花垣县、龙山县,湖北郧西县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对接试点工作,组织36家企业向3县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集中开展了7次招聘活动,新招用贫困劳动力201人.  相似文献   
4.
《民族论坛》2012,(7):13-13
她,自2006年9月担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石羔镇敬老院院长以来,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把孤寡老人当作自己的爹娘,把无父无母的孤儿当作自己的儿女,六年如一日,为老人们梳头洗衣、端屎端尿、拉家常暖心房……她,就是群众推荐的身边优秀共产党员唐艳萍。庄严承诺请大家都放心被聘任为石羔镇敬老院院长时,唐艳萍35岁。一个年轻女同志去服侍孤寡老人,大家都不那么看好,  相似文献   
5.
张皓 《民族论坛》2006,(10):F0002-F0002,F0003
2005年元月.高山顶上的龙山县洛塔乡满湖村迎来了湘西州交通局建整扶贫工作组。在局党委和工作组的共同努力下,满湖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过去的穷山村,如今洋溢着喜悦,充满了欢乐。  相似文献   
6.
7.
正"我家是西兰卡普编织世家,在当地较有名气。我12岁就跟着祖母开始学编织。当时我就觉得西兰卡普很好看,一下就爱上了这门工艺。祖母觉得我心灵又手巧,就毫不保留地把手艺传给了我。"这位生于1955年的"织女"刘代娥口里的西兰卡普就是土家织锦。在刘代娥的家乡——湘西龙山县苗儿滩捞车河村,这里绿水潺潺、古树参天。村里的土家女子们在青春年少十来岁时就开始跟随长辈学习织花,在青山绿水中织就土家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传承着土家人的民族记忆与审美情操,编织着土家女子的美好期望。刘代娥,就是这群女子中的一员。  相似文献   
8.
赵海燕 《老年人》2010,(6):44-44
沅江的支流酉水,由东向西,慢悠悠地穿过湖南,逼近重庆时,在湘西的群山之中转了一个大弯,形成一片狭长的河谷盆地。在这片河谷盆地,历史铸造了一个先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和首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湖南名古镇——龙山县里耶镇。  相似文献   
9.
《民族论坛》2012,(10):44-45
遗产发现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龙山县地处湘鄂渝三省市交界边区,是湘西自治州的西北门户,境内竹源丰富,竹质优良,使用竹制品的历史十分悠久,"竹之使用,远在上古,操作之具、起居之器、争战之备,每取于竹"。凡是日常生活中能用木做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品,土家族竹篾艺人们都可用竹制品代替,竹子与土家人有着不解之缘。土家族竹雕是传统竹雕的一个分支,属于土家族竹艺,起源于书篮、笔筒等日常生活用品的雕刻。历史上土家族竹雕主要以山水、人物、动物为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论坛》2012,(13):40-41
<正>6月中旬,我们来到海拔高达1300米的天堂村采访时,并没有因为身临"天堂"而欣喜。脚下还是凹凸不平的泥路,"通往天堂的路"还依然不好走。我们看到的天堂村,没有理想中"天堂"那般美好。村里寂静得让人颇有些伤感,只有黄狗见到陌生人跑出来"汪汪"叫上几声,而房屋几乎都是紧闭,透过篱笆围起的菜园,偶尔可以看到有老年村民在劳作。我们在采访中得知,村中青壮年人为了生计基本上都外出务工了,只有老人和小孩留守在家中。在与村民胡远友的交谈中,我们看到了"天堂"的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