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民族学   2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69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大傩图》中人物极具符号性的装饰及道具所蕴含的民俗信仰因素,可以证明此图所画为仲春民间兼有驱傩、祈雨、娱乐功能的社火表演,更名为《社火图》较准确,不更名亦可。图中人物妆饰有“溪蛮”色彩,保有南方民族融合的痕迹。以执帚者为一号人物的一般说法可能有误,领队或一号人物当为蝶冠者。他们且行且吹打,滑稽搞笑,显然领队的临时掉头导致了队伍一团混乱,但此乱非真乱,抽去表象便可见队形乃呈反“S”或“龙抬头”状,属于(何意?)太极图式,具有深刻的寓意,且能最优化集中定格12个人物,如此匠心不能不令人击节。人物衣袍多着补子,而补子至明代方形成制度,故此图断代为宋值得怀疑。人物假面黑符至今仍存在于社火及戏曲脸谱中,当为我国戏曲脸谱之早期形式。  相似文献   
2.
3.
傩面具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通过追述傩文化的发展变化,梳理各个历史时期民众审美心态之变化与傩面具艺术特色变迁的关系,论述其功能由悦神到娱人的表现特征及原因,以加深对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索傩戏上土家花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异同关系。作者认为:傩戏、花灯共同生长在同一块土壤里,它们的文化传承和表现形式都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许多差异性。它们互相融汇,相得益彰,形成了两枝绚丽的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5.
千姿百态的辰州傩面具,以其各种造型展示出威猛、英俊、和祥、滑稽、靓丽之美,又以色彩的配调不一,具有神武、庄重、凝重、活泼、欢快、斑斓等不同的审美特征。还以线条的疏密繁缛、曲直、粗细、劲柔等,具有复杂多变的线条美。  相似文献   
6.
傩戏是一门古老的地方戏曲形式,也是一种祭祀方式,其依附于地方文化,便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傩戏风格。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傩戏的生存处境堪忧,这种古老而又极具鬼神意识的戏种,已经与现代人的思想意识和现代社会的需求格格不入,但古老艺术形态留存千年,有着丰富的表演形式与文化内涵,对于民俗学的研究、文化艺术形态的研究、宣传教育等方面,都极具传承价值,切实可行的传承途径措施的出台与实施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宋仕平 《兰州学刊》2005,(6):299-300,265
土家族的傩文化是一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文化体系.土家族的傩文化在不断地演进与转换的历史进程中,始终保存着原始宗教信仰的印记,并表现出多层次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8.
现存的江西傩神与祭祀形态蕴藏着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信息,其在祈求村族平安与风调雨顺的基调中,表现出浓厚的神农崇拜、祖先崇拜与生殖崇拜等三大主题意义倾向,是现存中华傩文化遗存在江南的典型形态。江西傩神崇拜与祭祀仪态现状折射出原始生民“人头祭”图腾痕迹。  相似文献   
9.
论南丰傩舞音乐形式的传承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丰傩舞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作为傩文化载体之一的傩舞音乐,其音乐形态在传承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并且发展成具有鲜明地方风格和传统音乐的独特神韵。文章从传统南丰傩舞音乐形式、种类的研究入手,对傩舞音乐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挖掘,为研究、保护和弘扬傩文化艺术提供傩舞音乐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立体坐标法对中日民间艺术进行数字化记录,将日本的传统艺术"能乐"和民俗艺术"花祭"与中国江西省石邮村的"傩舞"进行对比,认为亚洲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艺能表现,在通过肢体动作来表现情感、传达思想等方面具有普遍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