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27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吃XP网络语是一种流行的语言现象。例如:吃土,吃瘪,吃藕,吃鸡,吃瓜,吃盒饭,吃柠檬,吃草,吃饼,吃粉,吃货,吃播,吃冰,吃枣,吃芒果,等等。本文主要通过两方面对吃XP网络语进行研究:第一,吃XP网络语的语义分析;第二,吃XP网络语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的引申是一种普遍现象。英译汉时不仅有时词义要引申。词组、分句或句子的含义有时也要引申,英语引申的意境,可以从褒与贬、抽象与具体、词义搭配、概念大小、逻辑修辞、引申层次和引申范围七个不同方面来探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增辟一个本体论角度以研究汉语词汇及其发展规律的主张 ,从本体论角度对名词“时”的形成过程、词义引申、派生词系的基本动力和内在规律进行考察 ,认为中华先民立足农耕生活的实际 ,反思和筹划自己的生存方式、追求生存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并使之获得语言“意义”的标记 ,是名词“时”形成发展的基本动力和根本规律 ,它可以解释“时”的一切词汇现象。  相似文献   
4.
文章试图探讨"海选"这一新词在不同语境下的英文翻译。在翻译与"海选"有关的句子时,首先要注意该词使用的是起源意义还是引申意义。如是起源意义,可作解释性翻译。如是引申意义,则要区分该词的使用领域,仔细分析其实际所指意义,再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5.
《齐民要术》是中古时期口语性较强的一部农业科技著作,书中使用了较多复合词,有的复合词意义相近或相关,彼此聚合成群,形成了不同的同义词词场。这些同义词词场中的复合词在构词上都有相同的特点:即构成复合词的两个语素单用时意义相近或相关,这样的复合词应是当时的语言社团根据已有的并列式构词法创造的新词。在汉语词汇的历时发展中,《齐民要术》中使用的同义复合词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结果:由曾经常用的单音词作语素构成的复合词或易于通过隐喻机制形成新义的复合词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生命力相对较强,在竞争中也相对较容易发展成汉语中的常用复合词;使用频率低或难以产生隐喻引申义的复合词很容易退出语言交际领域,从而成为汉语词汇历史发展中某阶段的陈迹。  相似文献   
6.
古汉语词义引申是由古代汉民族的心理认知、思维模式直接或间接决定的.过去学界研究<段注>的词义引申多集中于词义引申规律、方式、术语、体例等方面的探讨,没有从<段注>所揭示的词义引申实例中去探求决定古汉语词义引申的古代汉民族的心理认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这是温州人逢吉庆休闲活动最爱讲的一句口头禅,按字面来理解,即所反映的是旧社会温州人过文化生活的心理特征,即喜欢的是好吃、好玩、好看,引申为"正月初一的嬉,除夕分岁的吃,农闲四月的看"三个典故。每当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温州人说什么  相似文献   
8.
《易经》中有这样一句卦辞:"潜龙勿用。"其引申含义是,当自己处于弱小时,须藏锋守拙,隐忍待机,不可轻举妄动。其实,无论做大事还是小事,都要有长久的耐心。  相似文献   
9.
"吃"除了为人们所最常见的饮食义,它最早出现是作为"口吃、结巴"的意思使用的,另外"吃吃"连用还用作形容笑声。随着社会的发展,"吃"逐渐替代了"食"成为一个表示饮食义的动词。作为饮食义的"吃"的带宾情况也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历时变化过程,宾语由带固态食物发展为兼带非固态食物,后来由于"喝"的出现和普及,又与"喝"有了分工,重新回到带固态  相似文献   
10.
对近代汉语的词汇作断代研究应注意语词的推源工作:一是要注意词语的“始现”时间,有些所谓近代汉语的词语实际上“古”已有之。二是要注意从声音入手进行分析,有些词尽管形式(语音的、文字的)不同,但来源却是一个。三是要注意词义的引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