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统计学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拉萨市设计通风廊道,用拉萨的地形、河流以及风的走向来缓解拉萨的高原热岛效应.连接拉萨市的作用空间和补偿空间,增加空气引导通道,主要改善拉萨市作用空间的空气质量,减少拉萨的污染,改善气候环境,同时缓解拉萨市旅游旺季的交通压力.  相似文献   
2.
李丹 《民族论坛》2011,(7):50-51
空调越来越多、私家车越来越多、绿化率越来越少、城市的热岛效应越来越强烈。好热啊!是我们心在浮躁吗?我们还能用心静自然凉的方法去对抗40℃以上的高温吗?我想……发展的脚步留不住凉爽的回忆回转十年,忆童年时光,常听邻居奶奶念叨一句∑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化的不断提高,城区的小气候状况也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并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以台山市气象站1977~2006年的30年气候资料作为城市气候资料,以台山市南部的上川气象站的同期气候资料作为郊区气候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台山市的城市化对气候的影响,并揭示其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因素、工业化因素和地理因素是武汉市城区"热岛效应"的主要成因。通过进一步整合市域山体、河流、湖泊、湿地、森林、城市绿地、农田、风景区等生态要素;实施"六湖连通"工程,形成环市水系;将分散的水域资源集中,形成环状流动且连通的水域体系;充分利用主导风向,发挥城市自身调节作用;启动"节能建筑"建设;统筹规划温室气体排放较为密集地区的绿化;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将能降低城市"热岛效应",使武汉市的城市建设走上生态文明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城乡对比法和历史对比法,研究了绵阳城市气候的特点,结果是:绵阳高于30℃的最高气温的年平均天数比邻近县多11天;高于35℃的最高气温年平均天数也比邻近县多10—11天,绵阳的相对湿度比邻近县小1%;水汽压比三台县小0.6hPa,比江油县小0.1hPa;历史对比,绵阳水汽压有减小的趋势;日照时数近20年减少了24%;雾日已达87.3天(重庆为100.9天)。本文初步探讨了绵阳城市气候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自诞生之日起,高速公路就被人们赋予“交通大动脉”之称谓,原因除它的运务承载之重,还有它的宽阔与四通八达。“二环八射”这些赤裸暴露的“血管”,在过去热岛效应中,难免推波助澜。今天“森林重庆”概念呼之欲出,作为“大动脉”如何率先降温为“绿色血管”,顺应城市发展所需,重庆高速人正在试图完美填写这份答卷。  相似文献   
7.
叶海容 《社区》2002,(1):63-63
美国海岸联盟执行主席亚科林·萨维茨日前表示:“城市停车场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我们只是一个劲地铺设一个又一个的停车场,却从来不回过头想一想,是否给我们的城市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透水性铺装的优势以及种类,包括多孔性沥青混凝土铺装、透水混凝土铺装、块状或镂空铺装,着重分析了透水性铺装能够带来的效益.为保持城市的宜居及可持续发展,透水性铺装是在满足景观铺装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基础上,更适合城市环境的工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建设生态可持续型城市步伐的加快,透水性铺装将成为景观铺装中的首选.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公路施工中大都采用传统密级配沥青路面,然而密级配沥青路面的性能决定了其易积水,噪音大、温度高的负效应.为改善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使用排水性沥青路面,与传统密级配沥青路面相比,其具有更好的环境效益。不仅能够对城市雨水径流有积极的影响、有效降低路面噪音和减轻城市“热岛效应”,还具有净化下渗雨水与实现更好的表面景观的额外效一益。  相似文献   
10.
为防控快速城镇化所引发的热岛效应这一衍生灾害,提升城市微气候环境质量,应用城市气候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从评价城市微气候影响的结构性要素和分析规划案例入手,理清了土地与空间结构、产业与能源结构等对热岛效应的影响机理,取得了利用低碳规划方法缓减热岛效应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要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必须实现城市结构的低碳转型,构建能源多元供给体系,发展循环经济产业,减少降低交通出行需求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