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3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中国还没有进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就有大量的跨国公司考虑,要在中国设立地区总部与研发中心,以最新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赢得中国市场。截至目前,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00家在中国投资,在中国设立的研发中心达400家之多。其中朗讯麾下的贝尔实验室是跨国企业在中国建立的规模最大的研发机构,目前已拥有科研人员500多人。  相似文献   
2.
针对空间相关性中存在严重制约MIMO系统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具有鲁棒性的空间相关MIMO系统的接收方案。在发送端采用Alamouti编码以提高发射分集,接收端则将信道传输矩阵进行重建后,利用V-BLAST分层排序干扰抵消算法进行检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保证系统吞吐量和频谱利用率的同时,较之传统V-BLAST接收方案,具有更强的抗空间相关性能力,且复杂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历史悠久的老企业,如AT&T、IBM、杜邦、通用电气等公司在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体系,强大的研发实力,使它们长盛不衰。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在硅谷诞生的新兴公司,虽然在公司规模上比不上那些老牌大公司,但却以其独特的创新方式在全球经济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我在贝尔实验室从事科研和管理工作30年。30年来,我亲历贝尔实验室的多项创新,并有幸领导主  相似文献   
4.
朗讯是这样一个公司:她的历史很长,她的面孔很新,她喜欢各种不同类型的人:她可以摆脱AT&T的阴影,她摆不脱通信进入信息时代的宿命;她的文化要学习别人,她的通信技术让别人学习:她有一个贝尔实验室,实验室支撑了她的命运;她是真正地渴望人才,她对待人才的方式是:抢!  相似文献   
5.
雪扬 《老友》2010,(1):8-10
2009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被誉为"光纤之父"的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在这巨大的荣耀背后,高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6.
7.
吕廷杰教授,1982年7月在北京邮电大学无线电工程系大学本科毕业,1985年5月在北京邮电大学获管理工程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10月-1991年9月和1996年9月-1997年11月先后两次留学日本京都大学,并于1997年11月获京都大学博士学位;其间曾于1994年在美国AT&T工商管理学校和贝尔实验室学习进修。1998-1999年借调至信息产业部担任第22届万国邮政联盟大会主席助理。  相似文献   
8.
叶祖禹:退休后成为跨国志愿者 前不久的一个清晨,我赶到北京,如约拜会美新路基金主席叶祖禹先生。叶先生生于山东青岛,在美国获得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后进入贝尔实验室从事电信工作,之后曾任美台电讯公司总裁、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公司副总裁、朗讯科技中国区董事长等职。1999年,叶先生和朋友周石生在美国新泽西州以个人积蓄218万美元创立美新路基金会。2000年退休后,叶先生全力投入公益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朱棣文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回忆在贝尔实验室这段经历时,满怀感激地说:“贝尔实验室是研究者的伊甸园,在那里生气勃勃的讨论时常会打断研讨会,而在自助餐厅的偶然谈话有时又标志着新合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