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22篇
人才学   22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16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职业》2008,(2):45-45
【上期案例回放】 王女士是B公司的一名会计,一直想调到B公司的母公司A公司工作。2006年,在没有同B公司商量的情况下,她通过关系直接到A公司上班了,也没有办理劳动合同解除手续。对这件事情,B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张虎一直很恼火,但又得罪不起,只得默认了这次“调动”。  相似文献   
2.
《职业》2012,(13):18
人们为了生存,总会找出惊世骇俗的办法。一名被辞退的妇女为了找工作,做出一个疯狂的决定:52岁的她把自己的履历写在一块红色木板上,引得过路人们不断过来围观。木板上写着:找工作!销售助理、总监助理、导购小姐、来电中心,我期望的薪水是每个月17英镑。  相似文献   
3.
《职业》2009,(7):30-30
[案例] 2004年8月9日,江某应聘到某粮油工业公司担任仓库管理员,平时工作表现良好。2006年5月16日,用人单位发布了《员工奖惩管理办法》,对员工代打卡行为做记大过处分罚款500~1000元,并可视具体情况给予降级及降薪处理。2009年2月10日,用人单位又签发了《员工奖惩制度(试行)》,将员工代打卡行为作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之一进行处理。2009年2月22日早晨,江某请同事代打卡,公司知情后于2009年2月24日发出与江桌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江某不服,于2009年3月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部门提起了仲裁申请。  相似文献   
4.
小张因寻衅滋事进入社区矫正以来,表现—直良好,被所在街道推荐去一家公司当保安,已解决生活困难问题。一天,小张哭丧着脸找到社工,说工作没了。细问下,才知道老板知道了小张是一名社区服刑人员,就辞退了他。没有工作、断了生活来源的小张情绪激动、表现远不如前。  相似文献   
5.
王蕴哲  高景龙 《河北学刊》2012,32(3):243-245
劳动合同解除是劳动合同法律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劳动法的一个重大问题。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单方解除行为,不以对方的意志为转移,如果解除不当,就会损害劳动者的利益,破坏合同的效力和尊严。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劳动合同的辞退制度,以期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权利,帮助企业建立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最终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6.
王玉信 《人才瞭望》2008,(9):108-108
某外资公司2000年招聘林某为本公司职员.并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待遇较好。林某在工作中积极肯干,成绩突出,公司为了让其进一步熟悉业务,提高工作业绩,决定送其出国培训。并为此达成了协议。协议规定:公司从2001年12月始送林某出国培训,承担全部培训费。林某应在培训结束后为公司服务5年。如果林某中途离开公司,  相似文献   
7.
只一次锋芒毕露还不足以服众,必须一鼓作气,逐个击破。软柿子最好捏朵朵的前两个单位都是只有三四个人的极小公司,她觉得没意思。目前这个呆了一年半的公司,比以前强点儿,员工6个。虽然公司大了一丁点儿,但内部争斗仍旧激烈。年纪最轻的 Monica,  相似文献   
8.
人社厅函[2008]419号安徽省人事厅:你厅《关于事业单位聘用制女干部退休、工勤人员辞职辞退和退役士兵安置等有关问题的请示》(皖人办[2008]18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9.
案情:申请人唐某系凤阳县劳动就业和失业管理服务中心职工,2007年6月与单位签订了半年保职停薪协议。2008年1月,唐某在协议到期后,向单位申请重返工作岗位,单位领导让唐某回家等候通知。2008年3月4日,在迟迟得不到音讯的情况下,唐某又写了一份书面申请,要求恢复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0.
生活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磨难,摧毁着我们貌似强大的意志力。我们在希望与失望之间徘徊挣扎,却总看不到希望的曙光,于是自暴自弃。其实,面对挫折,换一种角度来看,换一种心态面对,就会发现,失败在带给我们心灵创伤的同时,也带来了成功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