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7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217篇
理论方法论   44篇
综合类   385篇
社会学   1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空间叙事以现实空间作为物质载体,反映了古人将世界分为仙、人、鬼三重界的宇宙观,其中的体验空间实现了地理学的想象与历史想象的高度融合。空间叙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自然灾害、农牧业、生物物种等生态环境。宫廷空间叙事反映了皇权统治的暴虐,山水空间叙事反映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官场空间叙事反映了官场官风的腐败。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空间叙事具有特定的伦理意蕴,仁义礼智信等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核心均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2.
三国时期的论说文文论以谋求论说文独立的文学地位为指 向 。批评家们不但树立了“理”的旗帜来对抗“经”的禁锢,而且意识到了文采的价值和作家 独特的修养。晋代论说文文论较前一时期有了长足的进步。批评家数量增多,研究方法得到 改进,人们或从“辞”、“理”兼顾的角度,或从形式技巧的角度,肯定了许多风格各异的 作品。同时,汉代以来的旧观念在上述两个时期与新的见解还有所交织。  相似文献   
3.
<汉语大字典>是迄今为止编纂质量最高的一部字典,但也存在义项漏失、首见例时间偏晚、例证或阙等不足.用魏晋南北朝译经语料可补充<汉语大字典>"懎"字条所失收的"恐惧"意、"觚"字条所失收的"枝条"意;提前嚊、(攀)、謄、(腎)、(鷭)、扂、(夕肉)7字的首见例时间;增补(撬、(愶)、瞟、膸、(哮)、胞、瘾胗7字条的例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叙述宋人魏了翁的生平 ,重点考察了他的重要著作《九经要义》的撰述及版本流传 ,并对其作了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动乱最多、人民生活最悲惨的时代。战争、动乱使汉王朝“独尊儒术”的旧思想体制大崩溃 ,导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古代中国思想最解放、最自由。美学思想和精神的自由 ,酿就了艺术创造精神的勃发 ,因而新的艺术形式、艺术规律应运而生并相互融会贯通。此时的盆景艺术正是在绘画、园林、盆栽、赏石等艺术形式的影响下孕育了自己最初的表现形式和美学规律 ,因此可以说该时期是盆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的浪漫主义有继承(如浪漫主义精神),有发展(如某些浪漫主义手法),也有扬弃(如“夸诞”),从而形成了自己一代浪漫主义文学的特色。而这种“同”和“异”又自有其社会原因、思想原因和文学意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劬堂学记》一书是著名历史学家柳诒徵先生长孙柳曾符教授“费了多年,才搜集到而编写成的。”(见蔡尚思《代序》)此书对柳诒徵生平行事及其学术成就有很大参考价值。但该书223页在《评〈中国文化史〉》的题目下,出现“梁濑溟等”字样。这显然是个错误。“潄”印成了“濑”。“潄”是含水洗之意,如潄口。亦可作洗涤讲,《礼记·内则》:“冠带垢,和灰请潄。”而“濑”意为湍急的水,且读音不同。最近书店正好有《梁漱溟》传记出售,“漱”、“潄”,异体字也,当通。《劬堂学记》,柳曾符、柳佳编,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年9月…  相似文献   
8.
现有研究对陈汉章在中央大学任职历程的研述过于简略,存在叙事不明、考索失当等问题。重新整理考订陈汉章遗留信函可知,他在史学系主任任上进行的聘教工作一波三折,他不得已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法才将史学系推入正轨。这一系列操作一方面展示出陈汉章非凡的人事智慧,另一方面从侧面论证了中央大学能成为全国最高学府并非仅靠政治和地缘因素,更赖全校上下戮力同心。与此同时,柳诒徵联合校长张乃燕力促陈汉章兼修《江苏通志》,但此举间接造成系内中史乏人,陈汉章遂荐长子陈庆麒任职。依据陈训慈的回忆及其他相关史料的佐证,中央大学因史学系学生和系主任雷海宗对陈庆麒的授课水平大为不满而拒绝延聘;陈汉章因荐举程序不当而担负连带责任,于1930年夏黯然离场,表露出大师光环下的玷缺之面。  相似文献   
9.
唐代杰出的政治家魏徵也是优秀的历史学家。魏徵史学思想的核心是:一、重人事、轻天命的进步史观;二、取鉴致治的历史意识;三、通鉴反思的治史方法。魏徵所重的人事既包括帝王将相,也包括人民群众。如何取鉴、取鉴什么以求致治,今天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魏征以史为鉴,不囿一时一事,不主一尊一经,纵贯古今,旁通各派,具有鲜明的通鉴反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九品中正制与考课制的关系,本质上是门阀制度与皇权政治的关系。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能够起到某种形式的考课作用,对于皇权政治的恢复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皇权政治的恢复能有效制约地方的分裂倾向,有利于国家的再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