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0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399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125篇
人才学   59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1231篇
理论方法论   217篇
综合类   2176篇
社会学   271篇
统计学   3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56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55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72篇
  2006年   205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77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原有通知删除规则进行了科学修正,但事前保护缺位与事后救济程序失范的问题仍然存在。随着网络服务提供者完成角色转型和技术升级,其作为网络侵权风险的控制者和参与者,有必要且有能力承担未通知阶段的主动预防义务和已通知阶段的证明材料审查义务,以弥补著作权保护和用户利益保护的漏洞。双重注意义务应分别与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侵权危险的预期和控制能力以及材料审查能力相适应。未通知阶段之注意义务以技术措施为主要履行方式,其注意标准的认定应综合考量技术水平、服务类型、内容介入程度、是否直接获取收益等要素,未尽该注意义务仅为过错认定的考量因素而非唯一标准,并不必然导致侵权责任。已通知阶段之注意义务仅限于对提交的证明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和有限的实质审查,尽到此注意义务的,可以免于承担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2.
3.
再审审查制度是保障当事人申诉权和纠正错案的重要法律制度,其有效的配置和运作能助推司法公信力的提升与强化。但其功能和价值 “有限”,现行司法政策在启动再审的标准上遵循“可能有错”的判定基准,显得过于泛化,无限放大其功能和价值,不仅不利于秩序价值的生成与固化,而且与创新现代社会管理模式之内生性精神与理念存在冲突,易引致社会管理风险,增加管理成本。完善的方向应立足于制度功能“限度论”,在法治的内在诉求以及现代社会管理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在肯定再审审查制度的有限意义与价值基础上,严格界定准入门槛,适用“确有错误”的启动再审标准,并健全相应的审查程序。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数字出版时代传统图书编辑面临的问题,并从观念和操作两个层面探讨编辑转型的方式和途径,认识现代出版中图书编辑的核心价值,让传统图书编辑更好地适应数字出版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廖皓平 《源流》2020,(1):44-44
《高乾村革命斗争史略》的出版,在大埔县各级党和政府领导关心支持和各界人士的指导帮助下,终于发掘整理成书出版。该书史料真实、事例生动、脉络清晰,内容翔实,再现了埔北区高乾村80多年前烽火连天峥嵘岁月的革命斗争历史。  相似文献   
6.
7.
8.
反思现代性     
欧陆思想界在反思现代性方面的研究兴趣持续不衰。近期出版的有加拿大哲学家查尔斯·泰勒的《现代性之隐忧》(中央编译版),英国社会理论家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译林版),英国学者多德的《社会理论与现代性》(社会科学文献版)。泰勒的三个隐忧是个人主义导致意义的丧失,工具理性主导导致目的的晦暗,工业一技术社会的结构对人们的自由选择的限制。对于如何实现现代性的允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编辑作为出版领域的把关人,在抵制学术成果发表和出版中的科学不端行为,营造和谐的学术生态中,应发挥积极推动和模范执行的作用,这包括建立健全科学的稿件评审与学术评价制度,论文查新制度,以及学术失范的备案与追惩制度.同时,编辑还应加强自身的规范建设,努力促进学术规范建设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驾驭论>出版后,在理论和学术界都有些什么样的反响,对<驾驭论>的丰富和完善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