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祥才 《东岳论丛》2014,(2):97-101
刘基是元末明初杰出的政治家、谋略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最后却悲惨地死于当朝丞相胡惟庸策划的一次政治谋杀。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服务于明朝的15年中始终对自己"客卿"的身份定位没有清醒的认识,对官场的黑暗与凶险缺乏警觉和自我保护意识,结果被朱元璋和胡惟庸联手送上不归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刘基政治生涯的特定历史背景及俞源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方面对刘基为俞源村设计、建造太极星象说的观点进行驳斥,把刘基从神坛位置上请到了武义的地面人间,揭开了刘基与武义神秘莫测的面纱。刘基及其在武义留下的“刘基文化”是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在当时、今天乃至将来,都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民俗风情等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诸本<句曲外史集>所附刘基<张雨墓志铭>是一删节本,事迹系年发生错乱.据此推究张雨生卒年和刘基早年事迹,不免以讹传讹.明朱存理<珊瑚木难>卷5所录刘基<张雨墓志铭>是一个完本,内容合理可靠,据此可证张雨的生卒年为1283-1350,刘基提举江浙儒学的时间是1349年.  相似文献   
4.
刘基诗文集版本较多,情况复杂,虽有人曾对此做过专门研究,但钟惺所评辑《刘文成公全集》一书,研究者却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①。钟、刘之文在思想情趣及表现形式上迥异,但钟惺在评点《刘文成公全集》时,不置一贬语、极端推崇刘基之文。通过对《刘文成公全集》一书评点内容与钟惺文论主张、思想观点之比较,同时对坊间托名钟惺情况之探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题名钟惺评辑《刘文成公全集》一书,其评点者并非钟惺。  相似文献   
5.
刘基是元末明初的著名人物,他的经历留给了后人更多的思考.他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近二十多年来,学术界对刘基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对其进行梳理,有助于刘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从《郁离子》看刘基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末明初思想家、政治家刘基目睹元末社会动荡不安,官贪吏污,加之自己仕途坎坷,写下了感时之作《郁离子》。这本哲学著作发展了儒家民本主义思想,提出了自己爱民、养民、德治、用贤的治国主张,对后世治国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田澍 《领导文萃》2007,(6):92-95
秦汉以来,满腹经纶,且能学以致用者,有汉之留侯张良、蜀之丞相诸葛亮、明之诚意伯刘基诸人。他们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典型代表。其中,刘基被世人称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寓言文角度对刘基政治寓言故事集《郁离子》进行爬梳,旨在说明刘基寓言与先秦寓言的传承和发展关系。这种传承表现在:1思想内容方面承继了先秦寓言的政治性和伦理性。2.在艺术特点和形式上一如先秦寓言善抓类型特征和善用比喻等文学手法;这种发展和创新又表现在:1更加强调寓言的本体性。2更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3.雄辩性和更丰富的情感性。  相似文献   
9.
刘基<拟连珠>思想理论的来源主要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以及<易>学、名家、法家、兵家、老庄道家辩证法等先秦元典文献,充分体现了刘基作为"一代文宗"而有的"会通百家、兼容儒道"的为学风格与理论旨趣.<拟连珠>的哲学思想既有本体论、认识论、辩证法等一般理论原理,又涵括了人性论、修养论、治国论、人才观等中国传统哲学要义.刘基的哲学思想与学术成就是建构在先秦子学思想体系之上的,具有"先秦诸子学"的秉性与特征.  相似文献   
10.
元末的讽谕文作者中,刘基是比较特殊的一位.他的文风未如其他多数文人那样寄情于调笑之中,而是保持着尖刻、辛辣的语言风格和一针见血、鞭辟入里的讽刺手法,与其他生活于元末的作家相比,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毫不留情的批判笔调.可以说,刘基作品的风格更近于较为传统的讽谕文,“载道”的作用很突出,与吴中文人调笑、滑稽的以文为戏手法有较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