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43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50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展览和展销等,带来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会展经济可分为会议与展览两个部分,并往往融为一体,这样会议因展览而增加了内容,有了直观效果,而展览因会议提升了档次,更显其专业性,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会展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经济一头连接生产,一头关系消费,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带动交通、  相似文献   
2.
传统认识论由于预先设定一个有待认识的对象,因而必然产生与之相对的认识主体,主客二分的前提使得认识论面临两大无法回答的难题:一是我们的意识如何超越自身切中在它之外的认识对象?二是存在于具体时空中的认识如何能够超越当下获得普遍性和一般性。胡塞尔致力于寻找不以非确定性为假定前提的出发点,他认为他在我们的意识生活中找到了这样的出发点,那就是对直观中所给与的东西的描述。通过本质直观的方法和"立义—立义内容"的认知结构,胡塞尔以一种全新的现象学的方式超越了近代唯理主义和经验主义的认识论,感觉材料作为认识开始的地方在胡塞尔现象学里得到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徐桂芬 《生存》2020,(12):0061-0061
当下,“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已经成为一线教师的基本共识。那么,什么是数学语言呢?它包括算式、符号、还有学生的“画”。学生的画,可能帮助学生表达题目的本意,让学生的思考跃然纸上,让思维可见。它是学生从具体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论胡塞尔对科学的哲学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塞尔把理性危机和哲学危机视为近代欧洲科学危机的根源,并运用现象学还原方法建立所谓严格科学的哲学,从而在由纯粹理性建构起来的“生活世界”的基地上对具体科学进行了哲学维护。但是,胡塞尔的见解启示与困难并存。他的出路在于,用实践的思维方式取代“看”的直观,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取代神秘的现象学方法。  相似文献   
5.
审美直觉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哲学中直觉含义的界定.基于此,本文对西方哲学史中几种有代表性的直觉思想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朗格艺术知觉论与二十世纪几种艺术直觉观的进一步分析,认为朗格艺术知觉不仅是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内容与形式、抽象与移情的统一,而且还是对它们的超越.相对于其他审美直觉观而言,这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艺术直觉观.  相似文献   
6.
康德的先验逻辑对传统哲学特别是形而上学所运用的范畴在分类的基础上作了新的理解,指出了范畴作为思维的逻辑功能,是对感性直观的固有关系。这就决定了先验逻辑的基本问题是范畴与直观的固有关系问题。它构成先验逻辑不同于形式逻辑和思辨逻辑的根本点。  相似文献   
7.
“艺术”的王国里根本就是“美的艺术”一统天下,原初的艺术———技艺,被无理地逐出艺术的家园。当代社会,“美的艺术”难以承受外部的解构和自身的消解,已摇摇欲坠,笈笈可危了。只有看到艺术和人的内在联系、看到艺术的人类学本性:艺术即人、艺术即劳动,从而实施艺术观念的人类学突围;也只有以马克思哲学和美学为指导,奠定艺术人类学本性观的理论基石,才有可能彻底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现象学改造阳明心学,须坚持胡塞尔现象学回到“原初给予的直观”这一根本原则。此一原则在中国哲学中具体落实为以“本体”概念为核心的“原生现象”。一切在原生现象基础上流变而来次生现象,亦必须“还原”到原生现象这种“原初给予的直观”中予以重新理解。依此理解路径,阳明心学中“良知”的真实内涵也就须统摄于“本体”之中,而耿宁所并列划分的良知三义说亦需要进行重新理解与厘定。将良知第一义的“向善”禀赋与第二义的善恶分别意识还原收摄到“良知本体”中来,将经验意义上的良知现象学提升为先验意义上的良知现象学,不失为阳明学现象学化进程中的一条可能通道。  相似文献   
9.
《江西社会科学》2014,(10):30-33
自我意识问题一直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经典问题,德国观念论代表的谢林也以自我意识的问题作为其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谢林区分了同一性的自我和作为一种活动的自我意识,前者作为第一原点起着牵制的作用,而后者作为由前者所生发的活动则进行着不断的生成,从而构建出精神界与自然界,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自我意识作为一种直观活动,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着辩证法的精髓,对黑格尔具有深刻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王琼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69-71,108
社火产生于原始的宗教信仰,来源于对古老土地与火的崇拜,是随着原始的祭祀活动而逐渐形成的,它与祭祀有着一脉相承之处。古老的祭祀活动的核心是其作为巫术的思维模式——巫术直观。巫术直观是原始人与世界万物之间的直接沟通,其中,世界万物成为人的生命活动的象征及象征符号。社火作为祭祀,首要的是相信神灵的在场,并向其献祭,于是,社火、脸谱、服饰、道具、演员、红布条、铳炮锣鼓,一切与社火有关的事物自然具有了神灵的神力,并可以独立存在,成为神灵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