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1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马汉的海权思想不仅深刻而且还很复杂。在他的逻辑里,海权是世界性权力的重要来源;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掌握了世界。马汉声称,对海洋的利用和控制一直都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国家力量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大力发展和保持海上贸易。马汉特别强调海权中隐含的地理和经济因素,从而开辟了相对崭新的地缘政治研究领域。然而,在他那个时代背景下,马汉积极支持通过海外帝国主义扩张来复兴“天定命运说”。尽管其著述主要依赖二手资料,但是其清晰的理论和富有活力的风格赢得了全世界海军至上主义者的广泛响应。马汉的海权学说不仅在他有生之年获得广泛赞誉,而且还在其后时代的世界冲突中施加深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当代地缘政治学研究的新视域与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冲突为内核,以地理空间的控制与争夺为主旨,这便是传统地缘政治的精髓.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经济交往的频繁使得传统的地理空间被超越,也使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受到挑战,许多人质疑地缘政治学本身存在的意义.现时代地缘政治研究依然是国际政治研究的重要领域,并被全球化的发展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外延,全球化时代的地缘政治研究需要拓展新的研究视阈.其中,区域、非传统安全、经济与政治相结合、地缘空间的拓展等已成为当前地缘政治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地缘经济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军事对抗和政治关系逐渐让位于经济竞争与合作。传统的地缘政治观念正在被新的地缘经济观念所取代。地缘经济学越来越引起各国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在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地缘经济学几个主要学派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并探讨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南都学坛》2018,(1):95-100
在地缘政治视角下,港台地区的研究一直是国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西方学者对港台地区的研究一直呈现出紧跟当下的特点,并且呈现出研究视角从宏观逐渐转向微观,学科领域从政治、经济、军事逐渐转向社会、文化、教育、法律等领域的特点,研究内容越来越具体。他们的研究为国内学者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但对于研究成果应该理性地看待,部分学者的研究过分强调特殊性而忽视整体性,研究缺乏客观性,降低了研究结论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兴起在一定意义上是基于其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小布什时期,美国的大战略主要是辨认地缘政治的断层线,找出潜在的全球性对手和可能导致重大对抗发生的地点和方式,并且寻求以何种全球性战略安排来应对.同时,小布什时代的安全观念所衍生的全新内涵促发了美国大战略的一再整合,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直接反映了美国新保守主义关于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帝国统治理念.在美国大战略中,"选择性介入",既是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大特点.作为"选择性介入"重点的中东地区,小布什政府奉行的是一种既沿承又重塑的双重原则.  相似文献   
6.
正中日钓鱼岛争端由来已久,实质是中美日三方博弈问题。从能源地缘政治的视角来看,中日钓鱼岛之争背后闪现的是能源资源之争。日本挑起这一事端,还有着"围魏救赵"的图谋——将中国拖入东海争端,分解中国在南海的影响力。美国对钓鱼岛问题一直高度关注并操控事态发展。中国在钓鱼岛主权归属及其海域权益问题上始终保持着克制和冷静,以务实态度对待钓鱼岛对峙局面的发展,为了防止事态的进一步升级,静观其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上看,美国的兴起在一定意义上是基于其特殊的地缘战略地位。小布什时期,美国的大战略主要是辨认地缘政治的断层线,找出潜在的全球性对手和可能导致重大对抗发生的地点和方式,并且寻求以何种全球性战略安排来应对。同时,小布什时代的安全观念所衍生的全新内涵促发了美国大战略的一再整合,新的国家安全战略直接反映了美国新保守主义关于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帝国统治理念。在美国大战略中,“选择性介入”,既是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大特点。作为“选择性介入”重点的中东地区,小布什政府奉行的是一种既沿承又重塑的双重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地缘政治学:一个封闭的大国》(2008年)一书是战略预测公司(Stratfor)创立者乔治·弗里德曼(George Friedman)关于当前世界事务中关键国家地缘政治系列专著的第二部,主要探讨中国地理是如何塑造东亚国家政治格局的。下文是乔治·弗里德曼所撰的文本摘要。  相似文献   
9.
特纳的边疆学说改变了美国历史研究的欧洲起源观,转而从美国西部边疆的拓殖中寻找美国特性的根源。特纳对边疆、地域和地区的研究建立了地理和历史关系的新范式。这种范式对中国地缘政治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中国与西方的历史、地理和战略观念不同,不应不加区别地直接套用西方的地缘政治理论来分析中国。中国的地缘政治研究应该关注“中心—外围”和“缓冲地带”观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沿海沿边地区的发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对外政策等方面的影响,进而对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和实践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0.
地缘政治学概念与地理学的整体性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相东 《东方论坛》2006,10(4):114-119
地缘政治学概念有不同的理解视角,其中一个重要的视角就是把地缘政治视为世界政治结构和秩序的同义语,等同于世界政治的结构性条件和决策赖以提出和得以检验的国际政治环境。在这种理解下,地缘政治学的内涵表达了地理学整体性的方法。在地理学中,整体性是通过三种研究传统和兴趣达到的:人-境关系的传统;空间与过程的研究;区域地理学的传统。与此相对应,地缘政治学也有三个研究层次:人-境关系的传统;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作用的分析;行为体单元分析和国际政治上有意义的事物的空间分布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