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孙凡 《云梦学刊》2003,24(4):113-115
传统语法将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已不足以反映动词的特性。从生成语法的角度对英汉非宾格动词进行比较之后,将有利于学习和掌握英汉互译。  相似文献   
2.
3.
宾格勒和汤因比均为现代西方思想巨匠,前者曾以振聋发聩的《西方的没落》轰动欧美社会,后者则因洋洋大观的《历史研究》饮誉西方学界。两者虽同为现代西方“文化形态史观”之代表人物,但其思想观点却同中有异,有时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4.
宾格化削弱了主语的施事性,也让谓语表征为结果或终止状态,并驱动隐含的第二层次主谓结构所表征的存现意义呈否定状态.非作格化强化了第一层次主谓结构的动作性特征,并驱动第二层次的主谓结构呈常规的存现意义,由此证明了双及物构式的意义是左向或右向传递.予取的双向性可以共存于同一双及物句,但予取的内容不一定是物质性的实体.物质性实体或非物质性实体的双向传递,可以概括为双向的损益关系,这就是双及物构式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宾格勒、汤因比、梁漱溟是现代思想史上极其重要的历史哲学家。他们立足全人类,以文化为主题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未来走向,从而形成别具特色、影响深远的文化史观。他们在文化主体、文化走向上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以各自深刻的内涵开拓了历史哲学新的研究领域。本文拟对斯宾格勒、汤因比和梁漱溟文化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等深入比较,以期寻找他们在此问题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6.
汤因比从斯宾格勒那里继承了许多东西,在历史研究单位和世界历史体系、历史研究的方法、欧洲中心论等问题上,他们是一致的。但是汤因比也进行了发展,例如文明的起源及其原因、西方文明的前途、文明间的关系等问题上,汤因比论述较斯宾格勒要全面和系统。  相似文献   
7.
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以哲学思维透视历史,提出了"文化形态史学",否定了西方以西欧为中心的所谓理性主义历史观。然而,以时间导向性和周期性来分析历史现象,则又不自觉地使其认识论沦入唯心主义的"先定论",从而使其对西方文化的命运作出了悲观、宿命的预言。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比分析新疆汉语方言和普通话中的"把"字句,结合现代维吾尔语中的语法现象,提出"维吾尔语"影响论,并进一步结合青海、内蒙古汉语方言中的类似现象佐证阿尔泰语影响论.  相似文献   
9.
主要讨论了判定上古汉语非宾格动词的四条标准。非宾格动词在语义上具有一定的可预测性,同时也具有一些特定的句法功能,其中判定为非宾格动词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具有独立词汇地位的动词的最小成句为NP V,NP是V的受事论元;能够自由地形成对应的使动交替形式。形容词化作定语时为"完成"或"被动"义和可以形成领主属宾句则是判断非宾格动词的两个辅助标准,借助它们可判断非宾格性的强弱。  相似文献   
10.
隐现结构是现代汉语中一种较为独特的结构,用来表示某处出现或消失了某人或某物。其基本的句法结构是:时间/处所名词+非宾格动词+无定名词。在最简方案框架下,运用移位的复制理论(Copy Theory of Movement)和探针—目标匹配(Probe-Goal Matching)的句法操作,能够充分解释现代汉语隐现结构的动态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