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17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在我国思想史上 ,《周易》思维独具特色。这种特色在形式上表现为思维的意象性、数术性、逻辑性、直观性。《周易》因其显著特色产生独特而巨大的魅力 ,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2.
数术方技是古人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在现当代学科精细化、多元化、科学化和专业化的背景下,古人的数术方技被隔离在了现代学科之外,且往往被贴上迷信的标签。实际上,数术方技是古人认知世界和自我的途径,能够反映出古人独特的思想和文化。借助史传以及目录这两面镜子,可以清晰地看到数术方技之学的形成、发展和衰落,也为理解数术方技文化在不同时代的作用和影响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包括阴阳家在内的先秦诸子应运而生于春秋末期和战国时代,这时代的精神脉息在于人们的终极眷注的重心从"命运"到"境界"或由"命"而"道"的转移.就这一点而言,已经有了相当的"境界"意识或"道"的观念的阴阳家,与还不曾达到"道"的觉悟而处在"命"或"命运"感笼罩下的数术家显然不同,但没有疑问的是,阴阳家在先秦诸予中比任何其他一家都更大程度地承受了数术家的遗产."五行"摄于"阴阳",因阴阳消长而有五行相生,也因阴阳消长而有五行相胜.由重于五行相生而有"序四时之大顺"以倡说"月令"的阴阳家,由重于五行相胜而又有主张"阴阳运"以发明"终始五德"的阴阳家.前者与数术中的"天文"、"历谱"、"五行"的因缘更深些,后者中最具典型性的则是自成一家之言的邹衍的学说."尚德"的价值取向使脱胎于数术的阴阳家不再置身于数术家,而其对于"有国者"的"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的寄望,则使其近于儒家之学却又有别于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之道;阴阳家在老子、孔子学说出现后重新回味了数术,但对"命"的再度眷注已是在对"道"的深切瞩望中.  相似文献   
4.
刘国忠 《中国学术》2003,4(3):307-310
中国古代的数术文化是在阴阳五行理论的框架下中建立起来的一个庞大体系,其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举凡天文、历谱、蓍龟、五行等等,无不可以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5.
《史记》《汉书》叙事形态是古代史传叙事的典范,数术叙事传承了《左传》的神秘化特征,是数术文化氛围昌盛的时代背景下,在史传文学领域中的映照。《史记》《汉书》数术叙事的神秘化特点,客观上形成了作品叙事的意象化思维,这种意象性表达方式在《史记》《汉书》的数术叙事过程中,蕴含了古代数术文化与文学结合体现出的修辞意蕴,并构成了叙事寓论断和刻画人物言简意丰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思想的起源、形成与演变的路径颇为繁杂,人们不能以后有的思维结构去剪切古人的思想,而应根据对各种出土的教术方技文献或遗物的鉴别分析,结合传世文献,做出实事求是的研究,予以阐释重建,勾勒出古人“生活中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敦煌汉简》中收录的387、388和1787号简均与《周易》有关,其内容与今本《周易》传文完全不同.387和388号简上的“乾”在出土的先秦两汉时期易类文献首见,今本《坤》卦在387号简上写作“川”.388和1787号简表明西汉时易筮与日书有融合的现象.这三枚简文性质应属于班固《汉书·艺文志》“数术略”中的易筮类典籍.  相似文献   
8.
包括阴阳家在内的先秦诸子应运而生于春秋末期和战国时代,这时代的精神脉息在于人们的终极眷注的重心从“命运”到“境界”或由“命”而“道”的转移。就这一点而言,已经有了相当的“境界”意识或“道”的观念的阴阳家,与还不曾达到“道”的觉悟而处在“命”或“命运”感笼罩下的数术家显然不同,但没有疑问的是,阴阳家在先秦诸子中比任何其他一家都更大程度地承受了数术家的遗产。“五行”摄于“阴阳”,因阴阳消长而有五行相生,也因阴阳消长而有五行相胜。由重于五行相生而有“序四时之大顺”以倡说“月令”的阴阳家,由重于五行相胜而又有主张“阴阳运”以发明“终始五德”的阴阳家。前者与数术中的“天文”、“历谱”、“五行”的因缘更深些,后者中最具典型性的则是自成一家之言的邹衍的学说。“尚德”的价值取向使脱胎于数术的阴阳家不再置身于数术家,而其对于“有国者”的“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的寄望,则使其近于儒家之学却又有别于不语“怪、力、乱、神”的孔子之道;阴阳家在老子、孔子学说出现后重新回味了数术,但对“命”的再度眷注已是在对“道”的深切瞩望中。  相似文献   
9.
敦煌数术文献中的“天医”较早出现于东汉时期的道教典籍与宗教活动中,由于具备疗疾治病的信仰功能,故在魏晋隋唐进一步扩展到医学与占卜数术领域。古代中国“医、巫合流”的文化特质,注定类似“天医”等信仰因子要在占卜巫术与医学间游走,成为古代不同宗教学科所共享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中华魂》2014,(4)
正在经历了5年漫长的申遗长跑后,中国珠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的前身是"算筹"算筹起源于史前时代中原地区氏族部落中的占卜之术。到了汉代,算筹的大小已经有了定制。《汉书·律历志》载,当时的算筹"用竹,径一分,长六寸"。在使用算筹进行计数时,采用"以一当五"的原则,并通过算筹横竖不同的排列方式来表示不同的数值东汉末年最早现于史籍史籍中所载的"珠算"一词,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徐岳所著《数术纪遗》:"珠算控带四时,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