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170篇
理论方法论   25篇
综合类   260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首例同性恋矫正侵权责任案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出了为同性恋者进行治疗究竟是否属于侵权行为的问题.同性恋不属于疾病,为其进行矫正治疗,构成对同性恋者人格尊严的侵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54条规定承担侵权责任.同样,为同性恋矫正治疗作虚假广告,也构成虚假广告责任,应当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规定确定虚假广告侵权责任,与为同性恋者进行治疗的医疗机构共同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在我国的出现和完善体现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强人权保护的必然结果,但是对于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基础概念“精神损害”,我国的法学界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在本文中,笔者对有关精神损害的定义的不同观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精神损害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一般人格权的侵权法保护路径问题涉及到侵权法的制度设计。一般人格权虽名为"框架性权利",实质上为法益,其保护力度选择乃"行为自由"与"权益保护"二种价值平衡的结果。拟制与衡平是一般人格权侵权保护的方式,但这两种途径均需借助侵权法一般条款,借助司法过程的裁量得以实现。如此,一般人格权成为具体人格权的"母权",其中的特定法益成熟后,会上升为具体人格权。  相似文献   
4.
关于隐性采访与新闻侵权的法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隐性采访不仅能真实地采访到用公开方式难以获得的新闻素材 ,将社会丑恶现象曝光 ,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知悉社会真实情况的需要 ,充分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然而随着隐性采访的增加 ,新闻纠纷与新闻诉讼也随之增多 ,有的记者或因运用不当、或因滥用隐性采访而被告上法庭 ,甚至被判决赔偿精神损害。因此 ,正确认识隐性采访 ,对其进行法理分析 ,把握好隐性采访的度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安乐死历来是个敏感的话题,有关安乐死的争论除在哲学、伦理学、医学等领域展开外,法学界对安乐死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不同的观点。近期对这一问题的讨论尤其引人注目,笔者想就此进行分析并进而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动力:决定论?合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国宝 《兰州学刊》2003,4(4):49-50
关于社会发展的动力有很多种理论 ,特别是马克思的决定论和恩格斯的合力论给人们认识社会发展的动力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但现在看来 ,仍有不足 ,就是忽略了精神性动力的强大作用而过多强调物质性动力的首要作用 ,从而陷入一定困境 ,本文认为精神性动力应和物质性动力一样 ,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导性动力 ,建立一个双重的动力合力决定论。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十六大文件的深入学习,透视了当代文化产业遭遇的各种现实尴尬,并对一系列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学理性追问,包括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和19世纪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相关论述,着重分析了当代文化生产的四个重要特征:即不间断的意识形态再生产的商品化特征,以符号作手段以传媒为载体进行市场流通的特征,个性化与标准化及原创性与复制性的综合过程特征,在多次体验消费中获得价值增值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宪法隐私权的目的是保护隐私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自身并不足以成为宪法隐私权的目的."个人自治"并非宪法隐私权追求的唯一目标.宪法隐私权还必须兼顾诸如人格发展、人际交往、公共利益、社会秩序等价值.宪法隐私权并非具有单一目的的"强硬意义上的权利",而是一种具有多元目的、且广受限制的开放性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芷影 《现代交际》2003,(5):16-17
记得大学毕业那年,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在阶梯教室黑板上送给我们一句忠言,那就是“夹着尾巴做人”。可是,当大时代的风云聚焦21世纪,“夹着尾巴做人”和遇到职场警报就把头埋进沙子任人宰割的“驼鸟政策”以及“忍为上策”等传统观念再也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竞争和职业竞争……  相似文献   
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应该采取切实的法律措施。本文从安全权、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获得赔偿权、知识极、人格权等方面探讨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