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3篇
理论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59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法并非自古就有的部门法,学界一般认为,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看不见的市场之手"的失灵和社会风险、经济不确定性的日益加剧,社会法由此兴起.本文从波兰尼的"双向运动"理论出发,并结合形式法范式到实质法范式的法律发展轨迹,分析、探讨了"双向运动"对现代社会法的深刻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波兰尼的"双向运动"理论对社会法的兴起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为弥补形式法范式法律的不足以及面对日益增加的社会风险,带有追求实质正义气质的现代社会法从"双向运动"中被发现并逐渐兴起;在反市场扩张的社会保护运动中所彰显的劳动力"去商品化"理念是现代社会法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核心;对社会自我保护本能的承认和实现,就是最初的社会法制度形式,或者说,是社会法制度的先驱.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的印记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工伤保险制度的源起、发轫与成熟;在历史的印记之中,我们也同样可以洞悉得到工业事故法律制度之性格的糅合与演变:它即残留了侵权法母体里的部分因子,具有个别雇主(损害填补)责任的色彩;又在保险规则的改良下引入了风险分摊的社会化因子;在国家的强制干预与公法浸入过程里,更进一步吸纳了生存保障性的诸多因素。在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形成了今日工伤保险的独特性格。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对于用法律的手段解决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然而由于学界对于经济法及社会的定义比较无序,导致对二者关系研究也比较困难。为此,文章首先研究经济法及社会法的概念,对二者均做出一个相对合适的解释,并借此对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提出看法,以期对社会法及经济法各自的地位以及相互关系做出明确的厘定。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安全稳定的法律制度的研究中,政府职责的法律调整问题不可或缺。现行社会安全稳定法律赋予了政府较多干预社会问题的直接强力,而对于政府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个体、社会团体自治却未给予应有的重视。对此,我们应将社会安全稳定政府职责问题置于社会法体系中进行研究,将社会管理体制运行与社会法制运行统一起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安全稳定政府职责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5.
"非典"及其防治引发了对传统公私法调控机制的挑战,同时,更提出了相应法律调控机制创新的理论和实践要求.立足于"非典"防治具体制度措施及其对传统公、私法调控机制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结合(西方)现代社会结构变迁的基本特点及其与新的法律调控机制间的互动关系,将"非典"防治及其相关制度建设,嵌入中国社会自1970年代末开启的市场化取向改革与民主法制化进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在充分理解和认识问题复杂性的基础上,对"非典"防治及其引发的对传统公私法调控机制的挑战,以及新兴社会法调控机制创新的可能对策选择及其基本方向进行思考.并最终论证了这样一个命题即中国社会的转型背景和"共时性"发展特征,决定了目前主流公、私法调控机制具有两面性和矛盾契合性;而且这一特性及其全面准确的把握,将深刻地影响和决定中国未来社会法调控机制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社会法是人权事业伴随使得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文章简要回顾和介绍了社会法的存在状态及相关理论观点,从历史发展的渊源中探寻社会法的产生与发展轨迹。社会法以社会权为其存在的目的,社会权是社会法的内核,是社会法的根本。社会权的界限就是社会法的范畴,社会权的内容与范围就是社会法应当全面、完整体现和保护的内容和范围。社会法的范畴随着社会权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被教育部新增为法学专业核心课程,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夯实社会法理论基础,正确诠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制发展中的应然与实然;要理顺课程体系,处理好这两者内容上的衔接;根据课程特点,强化案例教学,从而使学生获得关于该学科的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务能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法的概念、本质和定位:域外经验与本土资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英美法系国家并没有社会法的概念。大陆法系国家中,德国、法国和日本的社会法学说比较发达,但社会法包含的范围不尽一致。社会法的产生源于社会的结构性矛盾,社会法产生的直接目的在于解决一国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社会法既来自私法又超越私法,追求实质平等和社会正义。社会法以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为目标,以保护公民生存的基本人权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将社会法作为法律部门,而不是第三法域,既符合目前国际上通行的社会法学说,也符合我国立法理念和立法实践。我国对社会法概念和体系的构建既要借鉴域外经验,又要充分利用本土资源。  相似文献   
9.
程亚丽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2):16-18,123
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的研究是一个重大的理论课题,两者是包容、等同,或是差别关系,学界存在着各不相同的看法。本文拟从社会法涵义的界定入手,探讨经济法与中义社会法这两个并行的部门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社会法具有自身的规律并呈现出一定的趋势:根基社会化、主体多元化、标准国际化和机制预防化。社会法是国家向社会回归的产物,社会制度越先进、社会文明越发展、法律的社会化特征越明显,社会法就越发达;社会法的主体日趋多元化;社会法的标准从内国走向国际;社会法的实现机制从以补救为主发展为以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