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1篇
社会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颐<易>学在易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程颐在解释<易>学的过程中,除了继承和发挥前人的很多解释方法和成果之外,还创造性地运用了新的解释方法.如将<易>学与<四书>学进行互释和会通,旨在结合<易>学中的形上学与<四书>中的儒家道德伦理,由此为人们遵循和践履儒家伦理道德提供形上学的道德说教.这种方法后来为众多学者所继承,成为<易>学解释学上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程颐的“性即理”说一方面以“理”规定“性”来保证了人性的善,但同时通过性气分设、性情分设的方式,指出气禀在人成德之路上的负面意义,从而为成德之工夫指明了方向。因此,伊川之工夫论,可以在“性即理”这一表述中找到其根据所在。一方面为对治人心中“气”的消极影响,故需“涵养用敬”;另一方面为彰显人性中“理”的一面,故要“格物穷理”、“进学致知”。  相似文献   
3.
程颢、程颐的人性论是其哲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性即理”的命题将人性论上升到本体论的高度,将性善论与人性二重说结合,提出了与理、气二元划分相对应的人性论,对“性即理”的“天命之性”与“气质之性”做了区分;丰富和发展了儒家的人性学说,为其伦理道德提供了新的哲学依据。科学的评价二程的人性论,对于我们今天批判地继承历史文化传统有着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宇宙化生、性情、卦爻三方面对苏轼、程颐的《易》学动静观作了比较,揭示了理学和庄玄之学两种解《易》思想的差异。关于宇宙化生,苏、程皆承认阴阳之“动”生出万物,而程颐从宇宙运动中抽绎出“理”作为最高法则,苏轼则归之于造化无心。落实于性情论,两人皆突出“静”的高明之境,然而程颐的心之安静是以长时涵养的道德自律为前提的,而苏轼的“静”则缘于应物无心、淡然自若的处世情态。体现在符号化的表征—卦爻上,程颐的动、静合“理”体现为爻位的嘉善,苏轼的动、静自然则体现于卦爻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5.
论程、朱天理、人欲之辨的合理内核及其价值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程、朱的观念体系中,人的一切正常合理的生理欲求因符合天理而得到肯定,超过正常合理之度的欲求即为人欲,亦即私欲,必须加以摈除。因此,天理与人欲之间的对立实质是公与私、正与邪的对立,就形而上的层面言之,“存天理、灭人欲”是一个包含合理内核的命题。然而,在实践层面,程、朱将名教纲常等伦理要求视为天理的真实内容和永恒表现形式,从而使这一极富合理性的命题变成吃人、泯灭人性的工具。从道德到非道德、合理到不合理的这一价值嬗变,并非程、朱个人历史和思维的局限性使然,而是整个儒家理论体系固有缺陷所必然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陈来 《中国学术》2001,3(4):141-182
宋代道学话语的形成,基于若干的社会一思想条件,就思想方面来说,如二程(程颢、程颐)道学思想的创立,二程人格与思想的权威的确立,道学精神对宋代知识人的吸引,都对道学作为一种思潮和话语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道学内部的学术讨论,具体规定了道学话语的内涵。而追踪这种讨论的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及其中讨论的问题和焦点的变化,则有助于理解道学话语的形成和转变。  相似文献   
7.
性格因素是影响二程理学思想异同的重要因素之一。程颢的性格偏重从容、洒脱,具有外倾型性格的特点;程颐的性格则倾向严谨、持重,是比较典型的内倾型性格。这种性格上的差异影响到他们对道德修养方法、为学途径的理解。在道德修养方法上,外倾型性格的程颢坚决严格约束的道德修养方法,主张应在与外物、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实现道德修养的目的;而程颐的内倾型性格决定了他必然采用道德约束和内心体认为主的修养方法。在为学途径上,从容、洒脱的程颢赞同从大处着手,反对拘谨的为学途径;严谨持重、强调持守的程颐主张为学应以步步为营、渐次积累的方法为主。  相似文献   
8.
屯溪区屯光镇篁墩村是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祖居地,故历来就有“程朱阙里”之称。  相似文献   
9.
程颐的权变学说是在继承孔孟经权思想的基础上,通过批判汉儒的经权观而形成的.具体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其一,通过批判汉儒"反经合道"的经权互悖说,阐发了"权便是经"的经权同一说,以此消解权术变诈、离经叛道的异端倾向.其二,深刻论述了行权要遵循本体之道、规律之道和伦常之道,概括出权变方法论的原则和规律.其三,全面阐述了行权要"取中"、"时中"和"事中",不能"执中"或"执一",如此才能获得行权的最佳效果.程颐的权变学说对我们深入理解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