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4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饮酒文化可谓源远流长。夏王朝的夏桀,曾"为酒池,可以运舟"。商王朝的纣王,曾"造酒池肉林",好为"长夜之饮"。周王朝的穆王,曾有"酒天子"之称。朝中饮酒作乐,多显奢靡之风;民间饮酒,则纯朴单纯得多。到了汉代,由于国家统一,经济繁荣,人民生活较为安定,因此饮酒之风更为盛行。西汉时的梁孝王曾邀集许多名士到梁苑喝酒,并令枚乘、路侨、韩安国等作赋助兴。韩安国因酒,赋几  相似文献   
2.
历史上的纣王本是一个功过参半的悲剧人物,但在后来的文化典籍中却越传越坏,以至于言暴虐不仁之君必举纣王。宋元以降,在讲述武王伐纣故事的系列作品中,纣王因失德而失天下的暴君形象是一以贯之的,但又同中有异:《武王伐纣平话》中的纣王形象具有鲜明的民间叙事特征;《列国志传》中的纣王形象呈现出向正史回归的倾向;《封神演义》中的纣王形象则是"善端"与"虐政"的化合体,深受宋明理学尚德斥法、崇王黜霸及"君心"决定论等思想的影响,纣王形象发展至此基本定型。在此后的其他宫廷或民间说唱演绎作品中,对纣王形象的塑造基本沿袭了《封神演义》的写法。  相似文献   
3.
史宗义 《社区》2008,(8):40-42
苏妲己——毁社稷终成刀下鬼 苏坦己,生活在商朝后期:生年不详。 商王朝有个属国叫有苏(今河南武陟东),因地小人稀,物产也不丰富,进献纣王的贡赋总有欠缺。纣王认为有苏国故意反商,就派兵去征伐。有苏国无力抵抗,又深知纣王喜欢美女,就从族人中挑出一个叫妲己的美女献给纣王纣王得了美女,才撤兵免贡。  相似文献   
4.
《封神演义》是明代的一部神魔小说 ,它是在《武王伐纣平话》基础上经过大量扩充、演绎而成的。它诠释、补充、丰富了史书对殷末这段历史的记载 ,使纣王的暴行与武王伐商事件具体化、情节化 ,为殷末史的流传奠定了基础 ,提供了条件 ,使三千年前晦暗不明的殷末历史在下层百姓中得到了有效的普及与宣传  相似文献   
5.
何木风 《领导文萃》2010,(5):97-101
自有信史以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应该是商纣时的崇侯虎。崇侯虎是崇国(陕西户县地区)的诸侯王,名叫虎,据说其长得就非常特别。从寥寥无几的正史记载来看,崇侯虎应该是纣王设在陕西黄土高原上的一个密探,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监视高原上的其他诸侯国。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一○二七年,周武王率军渡盟津,战牧野,乘胜占领商都朝歌,宣告了商朝的灭亡和周朝的建立。在这场武王伐纣之战中,纣王的结局如何,西汉史家司马迁的《史记·周本纪》是有具体记载的。据说纣王“昏暴滋甚”,武王率诸侯伐纣,纣亦发兵拒武王,“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  相似文献   
7.
毛志成 《领导文萃》2014,(21):89-93
正夏启、纣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了"国号"的朝代是夏,开国君主是夏启。一开始,夏启不仅继承了他父亲禹的治水功业,自己当国君也干得不错。虽然有人反对"家天下",并且引发了战争,但夏启毕竟是个贤能的人,取了胜。他执政之初,很廉洁、很俭朴,吃粗食粗菜,睡在很破旧的被褥上,而且限制官员们的带有奢侈性的享乐和娱乐。但后来,他很快就糟糕起来。先是几个儿子争权夺  相似文献   
8.
注家们都将<天问>中"授殷天下,其位安施?反成乃亡,其罪伊何"四句解为:商纣王受先人之业不能守;周灭商后又封武庚而终致其叛;文王让纣;武王反国作<武成>而殷乃亡.但细读之,则凿枘不合.若从其与上下文的关系,以及此四句字义本身两方面考索,证明其与前面四句一样,仍写周公故事.  相似文献   
9.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系年》第一章记载了商王帝辛(纣)不恭上帝和周武王祭祀上帝天神等史料。联系帝辛和周文武王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及相关历史文献,可证明祭祀权在商周时期对维护政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祭祀权亦成为武王克商得以成功的一个关键的政治资本。  相似文献   
10.
殷周易代之际,朝廷风云裹挟了诸多贤明君子,《周易》作者怀抱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在履卦和明夷卦中,隐晦地记录了纣王对身边名臣比干、西伯、微子、箕子、太师疵、少师强等人的迫害与虐杀,反映出纣王的淫乱及其朝廷政治生态的极度恶劣。对照《史记》的记载和《周易正义》的解释,可知履卦与明夷卦所记不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