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7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5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299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期以来,在边疆少数民族人们的头脑中客观地存在着一种忠诚、持久而强烈的"中国认同"意识.儒家文化的相对先进性,其在时间维度的"与时俱进"和空间维度的"因地制宜",及与各少数民族文化的不断交融,为该意识缘起奠定文化基础;统一多民族中国的不断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国代表权的争夺与实现,边疆少数民族人们心中"中国"祖国观念的形成,对边疆少数民族及其地区的有效管理的常态存在,为该意识缘起奠定政治基础;中华各民族人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同根"意识,现实中中华各民族的血脉相融,大杂居、交错杂居的民族布局是其缘起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2.
关于“诗缘情”中其“情”含义的阐释 ,历来褒贬纷纭 ,莫衷一是。为避免偏执一端而不及其余 ,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需与诗论开山之祖的“言志说”联系起来进行考察 ,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文学创作实际中揭示其“情”的含义。循着这一思路 ,不难发现“诗缘情”实是一种新的文学观 ,其“情”主要指物感之情 ,一己之情 ,它改变了传统的文学观 ,使文学走向最终的自觉。  相似文献   
3.
以涡轮叶片尾缘中针肋通道的换热为研究对象,讨论并计算出了一定条件下获得最大针肋通道换热量时针肋的形状曲线和换热优势,系统分析了这种拥有最佳形状曲线针肋的通道散热量随针肋物性参数及几何特征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性相融通在佛学史上存在两种类型:一是指存在性(存在的真实性)与存在(作为幻想的经验现象界)之间的相即关系;再就是指存在依据(存在的实体)与存在之间的融通关系.文章从印度中观、唯识学到中国华严学思想的历史发展角度,论述性相关系从存在性和存在间的相即到存在依据与存在间的融通方向的转变,从而揭示了中国华严学与印度中观和唯识性相观念与思想主旨的不同,并指出由中观、唯识与华严宗规定的性相融通观影响了后人,特别是宋明时期佛教性宗和相宗调和与融通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缘”原为名词,本义是衣裳鞋帽等的镶边。由此引申出“沿、循……(运行)”义(动词性)。在汉语史上,介词“缘”有三个义项.即“依据”、“因为”,“沿着”,均从动词义项中发展而来。“缘”衍“依据”、“因为”义始于战国末期;“沿着”义的介词“缘”最早见于晋代。  相似文献   
6.
庐隐是"五四"时期以书写个人心路著称的女作家,她的大部分小说都具有浓厚的"自叙传"抒情色彩。感伤的情感基调则是庐隐主观抒情小说的主旋律。无论是庐隐笔下的自然环境,还是她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无不染上浓郁的悲哀色调,甚至作家本人还常常在小说中直接抒发苦闷的情绪,构成了文本中无处不在的哀感潜流。庐隐这般悲愁、哀婉风格的形成,是强调主观抒情的"五四"浪漫主义思潮与作家坎坷的人生际遇以及"五四"退潮以后苦闷、彷徨的时代背景遇合的产物。庐隐整个创作生涯,一直贯穿着"五四"的主题和感伤基调,在后期又呈现出一定的转型迹象。因此,从浪漫主义的角度切入文本,对理解庐隐抒情小说的感伤风格及其与时代构成的对话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十二缘起是佛教义理的核心,历来学者们对此义理见仁见智,各抒胸臆,为此发表了诸多论著。萨迦派学者果然巴的名著《缘起建立之轮涅极明论》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对果然巴所论述四宗派十二缘起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特点以及理论渊源等作梳理和总结,可以看出《缘起建立之轮涅极明论》是我们把握四宗派缘起观的必读书目。  相似文献   
8.
老子对"名"的局限的讨论必然显现出"象"的真理,从"名"与"象"的比肩相向必然逼问出"道"的意义问题。道守护"名"与"象"的紧张对视而成"道缘";"象"从"名"的窘迫处体现"象缘";"名"因自身的局限为"象缘"留地盘,并在与"象缘"既对立又呼应的关联中成其"名缘"。  相似文献   
9.
10.
青年趣缘群体通过其外部边界的形成,内部边界的塑造,身份边界的维持,实现其群体身份边界维持;青年趣缘群经过群体记忆的传授,群体记忆的保存,群体记忆的维持,达到其群体符号边界的强化;青年趣缘群体经过群体情感体验的获得,群体情感的调动,群体情感的表达,群体情感的维持,实现其群体符号边界的再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