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3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徽州社会科学》2008,(5):42-43
为让“胡开文”在新世纪再创辉煌,汪培坤接手屯溪胡开文墨厂后,以品牌经营促进旅游,以旅游观光推动企业发展,从抓住发挥品牌效应入手,在做大做活徽墨产业上倾注了全部精力。  相似文献   
2.
清代,曾经名噪一时的休宁汪启茂墨店,由于经营不得法,负债累累,老板只好把这爿墨店转让给该店墨工师傅胡天注。  相似文献   
3.
徽墨胡开文,是胡适故里上庄的响亮“品牌”,今人谈起徽墨,就会自觉想起胡开文胡开文纪念馆与胡适故居,是上庄村的两颗“明珠”。胡开文与胡适,同宗共族,血缘一脉。  相似文献   
4.
胡开文”是清代徽墨四大家之一,胡开文虽然成名较晚,但其影响却最为深远,至今长盛不衰,胡开文所制作的徽墨为朝廷钦定的贡品,乃至胡开文墨就是徽墨的代名词。胡开文墨业创立于清代乾隆年间,历经二百余年;由于文字资料的缺失,留下不少未解之谜。胡开文墨业发展的历史中,存在着休宁(二房余德、七房颂德)和绩溪(长房恒德、三房谅德、四房骖德、五房躲德、六房懋德、八房硕德)两支胡开文创始人胡天注的后裔,他们共同打造了胡开文的品牌。前期是胡天注及其休宁一支的二房祖孙三代在休宁和徽州地区创造了胡开文的品牌:而后期则是胡天注的绩溪一支走出徽州,走向全国,把胡开文的品牌推向全国,使之誉满中外。  相似文献   
5.
《徽州社会科学》2008,(5):75-76
天下墨业,尽出徽州。在“中国徽墨之都”——安徽省歙县,有这样一个人,子承父业,几十年来默默为弘扬徽文化而努力着,为传承徽墨技艺而坚守着,寒暑春秋、无怨无悔。他就是歙县老胡开文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安徽歙县工艺厂(歙砚厂)厂长周美洪。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的胡开文墨业书写过徽墨春秋的一段辉煌。对于某些重要史实的存疑探究又让人们了解它的发展侧面。 “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端”,直点江兆申书画印的艺术特征。 古徽州人追求和谐理想,龙川人胡富的竹雕笔筒又是一见证。 徽州方言尊称祖父为“朝”、“朝朝”、“老朝”,源自“朝奉郎”的简称,难道说世俗里的“官本位”情结也如此至深?  相似文献   
7.
胡天注(1742~1809年),绩溪县上庄村人。  相似文献   
8.
徽墨余韵     
正很多人到黄山,都是冲着山色;而有些人执着要去拜访的,则是徽墨的故乡——黄山市下属的徽州区。以前,徽商兴盛时,徽州是整个皖南,甚至安徽的代名词。如今徽派文化难以望黄山相背,于是二者的主从关系便自然而然易位。清代歙县的制墨大家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胡开文并称徽州"四大墨王",特别是曹素功,把徽墨推广到上海、苏州一带,为徽墨带来巨大荣誉,因而有"天下之墨推歙州,歙州之墨推曹氏"之称。后来,曹素功墨庄从徽州先迁往苏州,后至上海,传承了几十代后成  相似文献   
9.
最近,绩溪县从人文社会科学角度出发,总结绩溪人民的劳动实践,梳理绩溪历史文明的传承脉络,挖掘绩溪文化的深厚内涵,集聚县内作者撰写了〈名人故里绩溪〉丛书,宣传绩溪,这是一件造福子孙的大好事。但是在其〈徽墨卷〉中,有些与胡开文墨业有关的重要史实,并非信史。文章千古事,有必要加以澄清,以免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