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42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元修《宋史》的粗陋屡遗后人斥责,改撰重修者接连不断,其中以明人成绩最为显著。由于元修《宋史》利用了大量的《国史》和《实录》等第一手史料,使得该书在史料价值方面占有绝时优势。明代宋史学者对此有着清楚地认识,因而并未抛弃《宋史》史料,而是本着求实存真、广征博采的原则,对《宋史》史料扩充补遗、考辨纠谬,尤其在人物传记和南渡诸事上增添了丰富的内容,使得宋史记载更趋真实、完备,亦为后人的进一步辨析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关于谬误的理论主要载于《工具论》的《辩谬篇》和《前分析篇》中,另外在《修辞学》一书中也有阐述。在《辩谬篇》中,亚里士多德从分析反驳入手对谬误做了定义和界分。《前分析篇》中所体现的特点正是要以明确谬误研究中的逻辑因素。作为逻辑应用理论的现代谬误理论,它的产生和发展表明它不是来和现代形式逻辑竞争的,更不是用来反形式逻辑的,而是作为形式逻辑的一个补充,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旧《唐书·李邕传》对传主叙述互有异同, 并有疏谬。对照两传并利用其它文献, 可以确定李邕的籍里和生卒年; 证明他“补益《文选注》”是讹误; 考辨他仕途坎坷遭遇悲惨不是因为他险躁矜狂, 而主要由于封建官场倾轧与残酷, 他性格主要是刚毅忠烈, 英风豪气; 补充他与李白、杜甫、崔颢等盛唐文坛巨子的交往事迹, 由此表现出的长者风范, 以及他诗文书法作品数量及流传情况  相似文献   
4.
《陈垣年谱配图长编》是一部严谨有加的学术著作。较缺乏,因此,该书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个别遗漏和失误之处。臻完善,更具有使用价值。因为历史年代跨度较大,20世纪早期的文献史料又比为此,运用新发现的史料,为该书补遗、指谬,使之更  相似文献   
5.
《在流放地》是卡夫卡探讨技术问题的小说,这是20世纪哲学家和文学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作品展示了人类如何臣服于机器,借此向读者提出警示:人性在技术的控制之下正渐趋萎缩。行刑机器、床、耙等意象都是人类失去的和谐家园的象征。  相似文献   
6.
与其他汉金文字相比 ,汉洗文字有着鲜明而独特字体风格。就其数量而言 ,这一部分文字在汉代金文中占有较大比重 ,其中存在的文字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因而对这一部分文字进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7.
北宋监本《文选》是宋刻李善注《文选》的第一个定本,该本形成之时对唐抄本《文选》的李善注、旧注都进行了整理.北宋监本整理《文选》旧注有新增、纠谬、补充三种主要方式,但在整理中也产生了讹误、衍文、失注、脱文、粗疏等项失误,北宋监本整理唐抄本《文选》旧注失误的主要原因一是未能广泛搜集李善注诸本,二是校勘草率,因此,对北宋监本《文选》的评价不宜过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汉魏六朝别集类中,收有清末王闿运撰写的《哀江南赋注释》一卷,视为庾信《哀江南赋》的一个注本,这是收书的失误,该注释是王闿运为自己的作品《哀江南赋》所撰。  相似文献   
9.
芝诺悖论与无限概念密切相关。在认识过程中,概念与由某些概念组成的演绎系统是必不可少的认识要素,而无限性是它们的本质特性。因无限性而导致的悖论实质是一个认识论问题,只要理解无限在认识过程中的意义,就会明白所有关于它的悖论和矛盾都只是表面的,是对概念误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按经验纬"是<文心雕龙·正纬>篇中刘勰"正纬"的原则和方法,根据儒家的经书来检验纬书,刘勰认为"其伪有四".然而,实际上,"验纬"是不能够"按经"的,因为两者的内容和性质截然不同.如果将纬书同经书分而论之,那么纬书自有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尽管刘勰认为纬书是"乖道谬典"、"无益经典",但是仍然肯定了其"有助文章"的意义.从刘勰提出"按经验纬"到主张"酌乎纬",由此说明刘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辩证而客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