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5篇
综合类   1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马恩经典作家不是在中性的或肯定的意义上使用意识形态这个概念,而是在否定和消极的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他们对意识形态持彻底批判的态度。然而,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一方面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一方面又站在肯定的立场上提出要无产阶级去夺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并用无产阶级自己的意识形态去代替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他们并没有完全在否定的立场上使用意识形态这一概念。他们寄希望于无产阶级革命,但又有别于马恩经典作家,提倡一种"文化—心理"革命,通过意识形态领导权的获得取得最终胜利。这一思想理论上的分野,最终导致了实践层面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史记》中有很多关于张良与道家联系的记载,后来史书中也多有记载,如:"汉世张良,功成身退";"帝尝问张良何如人,对曰:‘佐高帝,兴汉,功成身退,贤者也’";"因欲修服食养性之术,而寇谦之有《神中录图新经》,浩因师之"。而事实上张良并非深受道家隐逸思想的影响,他是一个"用世之儒"中的智者。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与科学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海波 《学术界》2002,(1):108-115
马克思在对“旧意识形态”的分析和批判中指出 ,“旧意识形态”是虚假的意识形态 ,其原因在于“旧意识形态”与阶级社会生产方式中矛盾之间的关系 ,在于它是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在观念中的反映。〔1〕如果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 ,并且是科学的意识形态 ,那么它应该有一个完全不同于“旧意识形态”的基础 ,正是在与这个基础的关系中 ,作为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获得了科学性。本文试图从两种意识形态与社会经济基础之间的不同联系 ,探讨意识形态与虚假性和科学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阿伦特都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判。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具有“虚假性”特征,其“虚假性”根源在于实践意义的失落,他批判的旨归是唯物史观的确立;阿伦特以“行动”出发的两种政治生活对比,通过意识形态批判揭露现代资本主义“虚假政治”问题,并指出意识形态问题是造成极权主义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如何超越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问题,马克思走的是一条更为深刻的“变革生产方式”的道路,而阿伦特将希望寄托于回归“行动”意义以重塑“真正的政治”。相比之下,马克思的批判更为彻底。  相似文献   
5.
西方艺术从古典艺术(精神艺术)到现代艺术再到后现代艺术的演变过程,是一种必然的逻辑结果。中国现代艺术直接“嫁接”自西方现代艺术,并不具备西方艺术的逻辑演变过程,是一种在短时期中对西方各种艺术形式并融汇合与快速流变的掺杂样式,从产生的那天起,本身就是模糊和非流派性的。中国现代艺术承担了西方现代艺术所无须考虑的使命感,这是原本现代艺术所不能和无法承担的,这种虚假性的使命感所形成的文化误会构成了中国现代艺术的所谓“前卫性”以及内在的欺骗性。  相似文献   
6.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虚假性批判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深刻发掘了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虚假性的批判思想,认为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家们对文化工业虚假性的批判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消费的虚假性,其二:需求的虚假性,其三:文化幸福感认同的虚假性.他们通过对文化工业虚假性的批判,深刻地揭露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病态性,而这种批判对于我们今天正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主义建设而言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是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一个基本范畴,在马克思诸多文本中具有多重性内涵,尤其具有虚假与真实的二元张力.究其原因:一是认识论的追求与价值论的选择;二是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或阶级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对立;三是马克思阶级分析方法的产物.面对意识形态二元张力所带来的对立和后果,马克思指出建立共产主义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是它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对“旧意识形态”的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旧意识形态”的批判中,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旧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虚假性虚假性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源在于生方式的狭隘性.因而,对“旧意识形态”的批判必然走向对狭隘生产方式的批判.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方法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逝世以后,步入晚年的恩格斯以他对马克思哲学的理解,对马克思主义及其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阐述和发展。他进一步地提出了哲学意义上意识形态概念的"虚假性"内涵,并对意识形态的作用、意识形态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恩格斯对意识形态概念的阐述,是他批判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探讨无产阶级解放道路中的思想文化问题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