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2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0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8篇
社会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我国2003-2005年受处理的78家上市公司及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媒体监督、上市公司性质与上市公司合谋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媒体监督可以有效的防范上市公司的合谋行为,而上市公司性质对于上市公司的合谋则影响不大.此结论的政策意义在于,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充分地保障媒体舆论的言论自由,从而抑制上市公司的合谋行为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而通过产权转移来抑制上市公司的合谋行为则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微博声音     
《21世纪》2012,(3):20-20
有媒体认为房价还没下降到购房者的期待心理价位。是的。物价涨工资不涨满足期待吗?存息不涨贷息涨满足期待吗?收入低涨税收暴涨满足期待吗?食品安全满足期待吗?政府诚信满足期待吗?言论自由满足期待吗?民主权力满足期待吗?市场开放满足期待吗?公平教育满足期待吗?医疗保障满足期待吗?太多,太多……  相似文献   
3.
从媒介变迁史中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必定是为了弥补旧媒介某一方面的不足,微博的出现弥补了传统媒体的被动、非交互性和难接近性,其民主化特性吸引了世界各国网民积极参与,使得民众的言论自由达到空前高涨。但在这民主化媒体的喧嚣背后也必然产生一系列问题,比如网络围观、群体极化、话语权仍被少数微博精英控制等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网络空间的言论自由进行反思,以期寻找言论自由的边界,净化我们的网络空间。  相似文献   
4.
姚凤梅 《领导之友》2012,(10):56-57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9.9%。随着网络成为我国公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匿名或使用假名通过网络参与公共生活也日趋常态化。然而,伴随着这一变化过程的,是在互联网管理问题上始终存在着是否实行实名制的争论。特别是近年来,伴随着购票实名制、微博实名制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陈墨 《国际公关》2009,(4):45-46
在飞速发展的Web2.0时代.网络是绝大多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或者说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生活状态。人类因为信息交换的需求而产生了语言和文字.网络的出现让信息交换工具更为发达,人们获取信息、发布信息、分享信息、交换信息的平台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满足.言论自由在一定范围内真正成为现实。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于把网络当作意见表达的最佳地点.而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从网络上搜集和调查民意。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言论自由是指以口头、书面以及其他形式发表思想意见和观点的自由以及通过上述形式从别人那里获得思想及信息的自由,它应包括任意发表言论的自由、接受他人言论的自由以及保持沉默的自由这几方面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朱莉 《社区》2012,(22):62-62
曾有国内的朋友问,在美国怎么不见美国人晾晒衣服?大家可能不知道,美国人虽然有言论自由和拥有枪支的自由,却没有户外晾晒衣服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微妙的互动关系、掌握了优势资源的不同精英团体长期默契互动形成的游戏规则,以及复杂的法律规范体系,构成了导致"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产生的背景与根源。  相似文献   
9.
唐秀霞 《南方论刊》2008,3(2):74-75
言论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网络中的言论自由因为网络的特点具备了与现实中的言论自由不一样的特质,我们应规范网络中的言论自由,既保护其正当性的一面,又要防止其弊端。立法的完善是手段之一,他国的相关经验也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法律的"淫秽"标准与宪法判断——以《色·戒》案为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色情文学进行限制时,无论是司法还是立法都普遍运用了"淫秽"的标准.这个标准容易产生误导,导致道德执法的情形,侵犯了人们的道德自主权利和平等的权利.究其实质,这个标准代替了宪法的判断,是法官和立法者对立宪者权力的僭越.因此,对色情文学进行规范需要回归宪法判断本身,才能为建立科学的电影分级制度奠定合宪性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