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3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7年京直水灾与赈济情况略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7年,京直地区出现了数十年未遇的大水灾,一百多个县被淹,几百万人口受灾,灾情十分严重。水灾发生后,北洋政府和社会各界予以高度重视,施行了一系列赈灾措施,使灾民的困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在赈灾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弊端,使赈灾效果大打折扣,这是由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1942年青海牛瘟案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2年秋,青海境内的草原上发生了特大牛瘟病疫。灾情发生后,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了拨款赈济、抚恤治灾、减免赋役、设置防疫机构等一系列措施。本文依据大量的历史档案资料,在重新回顾、梳理、剖析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同时,对青海牛瘟案妥为处置的历史背景及民国政府的赈灾状况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中心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受灾范围波及四川、陕西、甘肃、重庆、云南等省区,受灾面积达10万余平方公里。在科技部号召下,全国各省市与四川、成都有关科技部门迅速联系,动员组织全国科技工作者,群策群力,统一调配,有序高效地开展了科技赈灾。事实证明,面对我国频发重大自然灾害的现状,为提高科技紧急救助能力,有必要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实施科技赈灾行动。对此,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实施科技赈灾行动的对对策研究"课题组立足实践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机制。为了做好这一课题,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先后到北川、青川、汶川、都江堰、什邡、彭州等极重灾区深入调研,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具体结合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赈灾的实际工作,编写了《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一书。经作者授权,本刊将对全书进行连载。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中心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受灾范围波及四川、陕西、甘肃、重庆、云南等省区,受灾面积达10万余平方公里。在科技部号召下,全国各省市与四川、成都有关科技部门迅速联系,动员组织全国科技工作者,群策群力,统一调配,有序高效地开展了科技赈灾。事实证明,面对我国频发重大自然灾害的现状,为提高科技紧急救助能力,有必要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实施科技赈灾行动。对此,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实施科技赈灾行动的对策研究"课题组立足实践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机制。为了做好这一课题,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先后到北川、青川、汶川、都江堰、什邡、彭州等极重灾区深入调研,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具体结合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赈灾的实际工作,编写了《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一书。经作者授权,本刊将对全书进行连载。  相似文献   
5.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以四川省汶川县为中心发生了里氏8.0级的特大地震,受灾范围波及四川、陕西、甘肃、重庆、云南等省区,受灾面积达10万余平方公里。在科技部号召下,全国各省市与四川、成都有关科技部门迅速联系,动员组织全国科技工作者,群策群力,统一调配,有序高效地开展了科技赈灾。事实证明,面对我国频发重大自然灾害的现状,为提高科技紧急救助能力,有必要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实施科技赈灾行动。对此,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实施科技赈灾行动的对策研究“课题组立足实践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机制。为了做好这一课题,课题组的科研人员先后到北川、青川、汶川、都江堰、什邡、彭州等极重灾区深入调研,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具体结合成都市科学技术局科技赈灾的实际工作,编写了《整合科技资源跨区域科技赈灾》一书。经作者授权,本刊将对全书进行连载。  相似文献   
6.
雍正八年京师发生严重大地震,雍正朝在应对这场地震过程中,虽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灾害应急体系,但是灾害应急机制已初露端倪,在皇帝的应急决策下,朝廷和官吏组成应急体系,采取根据受灾轻重给予银钱的应急救助等政策和措施,政令通畅,科学管理,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7.
乾隆八年京畿南二十七州县旱情严重,乾隆朝在应对这场旱灾过程中,虽然没有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灾害应急体系,但是灾害应急机制已初露端倪,在皇帝的应急决策下,朝廷和地方官吏组成应急体系,采取平粜、蠲缓、赈济、借贷、以工代赈等政策和措施,科学管理,帮助灾民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8.
汶川大地震在带来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同时,也集中考验了我国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的反应能力和救助水平。我们除了充分肯定政府、军队以及全社会在灾害发生后的快速反应和全力救援外,还应对救灾中的不足进行深入的思考,加快建立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赈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康熙崇尚王道政治,效法古之圣王"体上天仁爱之心,出而御物,德以道之,政以齐之,刑以范之"的做法,提出了以德化民、以刑辅教的社会控制模式。安靖百姓是其治国、行政之要务,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了一套加意抚绥与严厉镇压相结合的靖民思想。救荒是为了防止因灾生变,在如何救荒问题上,其思想经历了一个从坚持"耕九余三"论到主要依靠国家储备钱粮赈灾的转变过程。康熙的社会控制思想具有以积极控制为主而以消极控制为辅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0.
灾荒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问答形式,探讨灾荒史研究的几个理论问题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关于湖南改赈为贷的问题;传统社会与近代社会荒政的差异;政府和民间人士在赈灾活动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