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海子诗歌中的中国形象,包括诗歌文本以及由此引出的有关中国的美学想象,可以发现海子短暂诗人生涯里曾有过“超稳定”与“非稳定”这两条书写与建构中国形象的路径。对于两条路径的阐发,展示了海子从诗歌书写向诗歌行动的艰难突破。联系他的哲学思考来看,这种对于诗歌行动的积极追求,反映了诗人在文本与形象之上不断冲破自身桎梏的自觉尝试,或可借用杜威的理论称其为一种行动诗学。海子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所探索的这条行动诗学之路,一方面彰显出诗人献身于诗歌的理想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则成为那个时代的一个注脚,同时又为未来的诗歌书写尤其是中国形象建构给予了启示。  相似文献   
2.
产业集群的"超稳定结构"及其突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来看,当产业集群发展到成熟阶段以后,可能会形成某种特定意义上的"超稳定结构",从而抑制产业集群的学习效率和创新效率,致使产业集群走向衰退.产业集群的"超稳定结构"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基于网络层级关系的"超稳定结构";二是基于社会根植特性的"超稳定结构".产业集群应通过实行全球化市场的持续扩张、深化专业化分工的业务领域、拓宽专业化分工的空间区域等措施,突破产业集群的"超稳定结构",以促进产业集群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汪波  赵丹 《兰州学刊》2010,(9):12-16
西欧专制官僚政治仅仅是领主政治向民主政治之间的过渡期,大致限于15世纪至18世纪,而中国从秦至清的官僚政治延续了两千年,成为超稳定的政治形态结构。文章从中国专制官僚政治的五个层面、儒家政治文化"语境"、生产方式,对"超稳定形态"背后的历史基因进行深度剖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电影特征及其批判特性出发,对在中国电影批评史上占最长时段(1921年一1985年)的电影社会学批评模式进行了纵向扫描,并力图从中得出富有启示性的结论。笔者认为,尽管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中国电影的社会学批评有许多未尽人意处,但从中国电影批评史的眼光来看,它的历史价值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文化人手,探讨了“和”文化的生成过程,剖析了“和”文化的构成系统,揭示了“和”文化的超稳定特质和功能,给中国这个多民族的国家何以能长治久安提供了一份颇值得参考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长期的超稳定社会一定离不开富有实效、饱含智慧的传播观念。贯穿于中国古代中后期的宋明理学的传播观念对于考察整个中国古代社会的传播观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宋明理学的出现凝聚着儒释道三家融合的基因,肩负着重建纲常的使命,其传播观念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最为重要的精神交往原则。具体来说分为应然层面的传播价值和实然层面的传播观念与模式。其中,"仁"和"理"分别作为最根本的德行价值原则和规律价值原则;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追求"悟"的非语言传播方式和"圆融""收敛""平淡"的传播美学标准。宋明理学的传播观念向内形成以自体传播为特点的传播观念,向外形成了高语境、文以载道的实用主义和圈层化传播三种观念。宋明理学传播观念通过编织士大夫的精神交往网络,以及参与构建封建社会意识形态而对中国古代超稳定社会的延续发生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西欧庄园瓦解后,为何西藏的庄园社会仍然存续了几个世纪?现有相关研究难以作出充分科学的解释。文章基于已有研究,认为这关键在于西藏庄园社会中形成了一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这种超稳定的社会结构由五大子结构系统构成:上层政治结构、基层社会结构、经济结构、行政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在它们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下,最终形成一个封闭单向控制的社会结构系统。庄园社会中“无发展无增长”的社会状态、固化的阶层以及无组织社会力量的缺失等,使西藏庄园内部难以形成内生力量去打破这种超稳定的状态,使超稳定结构能够长期存续。庄园社会长期处于“停滞性”运转的状态,促使西藏庄园社会长期处于低水平的有序运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现代国家力量的进驻,瓦解了西藏庄园社会的超稳定结构,翻开了西藏社会发展崭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百年中国的主流文学不是意识形态意,义上的主流,而是"题材"意义上的主流.主流文学在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左右下,出现了两次转折:一次是乡土文学向"农村题材"的转移,发生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中国主流文学在思想倾向和审美取向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思想倾向上,是民粹主义的民众崇拜;在审美取向上是暴力美学崇拜.另一次是"农村题材"向"新乡土文学"的转移,发生于80年代初期.这一转向,使中国主流文学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个变化最重要的特征,一是对乡村中国"超稳定文化结构"的发现;二是乡村叙事整体性的破碎.这两次转移并不是简单的历史重复,但对农村题材意识形态性的否定却是未做宣告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汇率的超稳定状态正在增加中国经济体系的不稳定性 ,汇率的运行不能体现管理浮动汇率制度的内涵。中国加入 WTO后 ,现行汇率政策必须要进行调整 ,人民币汇率面临方向性选择 ,但宣布升值或贬值均非良策。本文提出要从市场建设及其运行方面完善汇率形成机制 ,实现人民币汇率的合理浮动 ,同时为外贸企业提供避险工具 ,建立科学的汇率管理信息系统 ,保证市场运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