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6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7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107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她是土生土长的周庄人。曾经的周庄是苏州昆山市最穷的一个镇,在她之前,周庄没出过一个女书记、女村委会主任、甚至女会计。然而她的走马上任,让这个有着900多年历史的贫穷小镇成了全世界闻名的“中国第一水乡”。2006年该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4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內生产总值达到6.6万元,居昆山市各镇之首。  相似文献   
2.
张越 《学术研究》2008,(2):111-115
顾颉刚将古史讨论的文章和信函汇集成册出版,并命名其书为<古吏辨>."辨"与"辩"在当时通用为"辨",<古史辨>之"辨"的意图在于辨别古史真伪,并非是一本简单的辩论文集,其实际涵义即为"辨"."古史辨派"自身的"学派"特征并不十分明显,顾颉刚也从来没有将怀疑作为他疑古学说和疑古辨伪研究的终极目标.设若仅以"怀疑"为特征看待"古史辨派"学人.则这样的"古史辨派"者几乎找不出来."古史辨派"作为一个学术思潮确然存在.但是"古史辨派"在现代学术史上更多的是一种学术现象.如果以通常意义上的"学派"概念冠之,可能并不准确和全面.  相似文献   
3.
杨晶 《江西社会科学》2012,32(4):183-188
蒙古史诗中对灾难的表达采取了曲折、隐晦的方式。这种方式将蒙古族人民的灾难意识置于幕后,表现了一种面对灾难的独特心灵应对方式,即以对英雄及其活动的赞美、将自然灾难看做"天意"等方式来掩饰其悲剧性表达。这种独特的灾难意识背后有深厚的美学积淀,其缘由在于蒙古族人民审美观念中独特的"刚"性之美。  相似文献   
4.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是顾颉刚就此提出"层累说"的"关键性"因素。据《顾颉刚日记》所示,顾颉刚是在得到梁氏《中国历史研究法》启发后,编纂《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伊始便建构了"层累说"。更为关键的是,无论从历史本体论还是方法论层面,乃至认识论层面,"层累说"均能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找到相应的学术资源。这一学术关联的发见,意义非同小可。它提示"顾学"研究者不仅要对顾颉刚所言进行一番"辨伪的工作",还应该充分重视梁启超对《古史辨》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滔力 《老年人》2014,(10):25-25
正"衡宝战役"之后,我随部队向邵阳进军,路上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特大喜讯,心中感到十分高兴和振奋。岁月匆匆,往事如歌。几十年过去了,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1949年10月2日凌晨,天刚蒙蒙亮,我部指战员正在向邵阳挺进的路上。这时,炮兵第一师政治部宣传科长王培轩骑着一匹枣红色大马,从行军大部队后面跑上来,见到我们则大声宣布:"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振奋人心的特大喜讯,昨天晚上我们从广播电台里收听到(师部有一部电台,每天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6,(11):134-141
在《朝花夕拾》这部散文集中,鲁迅向我们暗示了他少年时代在美术方面的阅读情况和兴趣所在。此书后记一文的写作,是现代文学史上读图的典范,其拓展史料范围、以获得整体性认知的方式,契合了20世纪20年代后期知识界的整体趋向。鲁迅以学术资料做文化批评和社会批评的选择,也展现出他以文学为立足点、以批评为旨归的写作定位。  相似文献   
7.
8.
9.
早在整理国故运动之初,顾颉刚便有作"中国文明史"的意愿,随着古史辨运动的深入,到1930年代通史编纂成为其重要的学术情结。在抗战中,偏居西南的顾颉刚围绕鼓吹民族精神、启发民众智识、为中国史学奠定基础的学术理念,力图组建写作通史的团队,创作通俗化通史与学术化通史。为实现这一理想,顾颉刚在学、政、商三界多方设法,苦心经营。然而,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学术环境都限制了其庞大通史计划的进行,以致最终归于失败。  相似文献   
10.
【正】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事实上,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是让我头疼的学生。我在讲台上念课文,抬头见他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