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批判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主义政策和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提出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这不仅在整个五四运动期间产生了巨大的轰动,也对当今国际化社会跨文化交际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巴西食人主义作为后殖民主义翻译一代表翻译思想,不拒绝外来文化营养,尤其是强势文化的营养。秉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策略,在分析批判强势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造,给予本土文化新的营养。食人主义为了摆脱政治上独立但文化上依然依附于宗主国文化以及欧洲其他文化的状况,强调不同文化之间平等互补。两者都体现了对弱势边缘文化的关注和保护以及对于主流强势文化的抵制。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在部分小说中塑造了以“三仙姑”为代表的“健忘者”形象,这些人物大都有着相似的经历,即“被食”受人欺,也有着“食人”欺压人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当年鲁迅先生所批判的“国民性”中的“健忘性”。作家所塑造的形象,虽然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但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在压迫或者被压迫的过程中,文化是根基,如果不彻底破除传统文化中的健忘性,农村和农民的解放就不能成为真正的解放,农村和农民必将成为民族进步的阻碍。  相似文献   
3.
4.
本文以历史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及方法 ,在学术界首次提出夜郎竹王传说的原创者是彝族先民夷人 ;作为夜郎国统治阶层的夷人王族行火葬 ,因此夜郎王印不可寻等观点 ,并对夜郎民族的猎头、食人俗作出文化阐释 ,提出当前夜郎文化研究应以历史人类学、民俗学、民间文艺学等方法进行综合性深入研究 ,才有可能对这一相隔久远的西南古代文化进行修复、还原 ,以拓展夜郎文化研究的新渠道。  相似文献   
5.
食人主义产生于巴西,起初与文学创作息息相关,后来对巴西的各个领域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翻译领域也不例外,一些巴西学者在翻译实践中以食人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塑造巴西的文化身份为旨归,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食人主义翻译理论.不仅如此,巴西的食人主义的发生对我国的翻译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狂人日记》"吃人"意象生成中,有外来文化元素与中国文化元素影响,但学界百年来囿于鲁迅周作人的述说,一直忽略了对前者的探究。2012年李冬木论文提出:《狂人日记》"吃人"意象的生成,"是从日本明治时代‘食人’言说当中获得的一个母题",日本学者芳贺矢一的《国民性十论》,将明治时代文明开化背景下的"支那""食人"言说引进国民性话语,与"吃人"意象生成有着决定性关联。此说引起研究界强烈反应。有关"吃人"意象生成的争鸣探讨,推动着《狂人日记》和中国鲁迅研究突破一国史观走向多国史观,并重视对鲁迅创作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思想基础研究,从而切当理解《狂人日记》跨文化跨学科视野下的思想艺术独创。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青铜器中有饕餮食人造型的酒器--卣.美学家认为"饕餮食人"表现了"由野蛮进入文明时代所必经的血与火的超人的历史力量",因而体现为一种狞厉的美.笔者认为,"饕餮食人"的造型并没有体现"超人的历史力量",也不表现美,而是周朝统治者为了告诫人们和子孙不要重蹈缙云氏不才之子(饕餮)和夏、商统治者因贪食而自取灭亡的覆辙而制造的.由于饕餮的面目是狰狞恐怖的,本性是贪婪的,所以它的形象是丑陋的.  相似文献   
8.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时期发表的一篇作品。关于《孔乙己》的主题 ,一直是学术界众说纷纭的话题 ,近百年来对鲁迅小说《孔乙己》主题误读种种情况可以归结为两类 :一为反对封建科举制度说 ;二为等级观念说。将《孔乙己》主题的探讨纳入鲁迅作品反“看客”母题系统来加以解读 ,揭示出《孔乙己》的主旨在于揭露抨击“看客食人”的现象 ,并具体分析其“看客”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食人”现象滥觞于旧石器时代,存在于世界很多地方.在近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食人”不断地变化着自己的存在形态.它经历了一个由“人肉圣餐”到“图腾圣餐”,再到“象征物圣餐”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韦努蒂翻译思想和巴西食人主义翻译思想,虽然在翻译策略、理论产生环境和适用对象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但是二者对翻译的认识和翻译的目的却有着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