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康纳的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从宗教信仰、道德人性、社会文明三个方面展现了西方现代社会的人性异化主题。作者提出的宗教救赎并未解决人性异化问题。弗洛姆提出摆脱异化要从人性出发,培养人健康的性格,最终形成健康的社会,从而摆脱异化对人性的困扰。  相似文献   
2.
弗洛姆的社会心理学思想是从分析人的自由困境出发来探寻人类获得自由的途径的,它是对人类追求自由本性的一种独特解读。主要包括自我发展理论、社会人格和社会动机理论三个方面的内容。弗洛姆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对发达工业社会条件下社会心理机制的分析及其所提出的健全的人、健全的社会的设想,不仅对于发达工业社会诊治自身的弊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正在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建设现代市场经济的中国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埃里希·弗洛姆批判的继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人与社会的思想,用心理学的方法对人的社会性格进行研究,开拓了研究人性的新思维。弗洛姆注重分析人性的发展及人的价值,形成其独特的社会性格理论。弗洛姆人性理论在实现个体的人格健全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两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为20世纪初美国文坛的重要代表,托马斯.沃尔夫无疑是最具争议、最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之一。《你不能再回家》是他的最后一部小说,该书着重描绘了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画面和中下层民众的各种命运。今从弗洛姆社会学思想出发,从孤独的人性、法西斯主义与极权社会、人性的救赎等方面入手,探索现代工业制度下人的无权利、孤独、焦虑和不安,阐明了法西斯主义兴起的心理机制和极权主义的普遍性,揭示作家的社会批判倾向和思想流变。从而表明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不仅破坏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破坏了优美的自然环境,而且对每个人的思想和精神都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弗洛姆在其代表作《爱的艺术》和《为自己的人》中都阐发了真正的爱——成熟的爱的形态。弗洛姆认为,真正的爱是生产性的爱。生产性是弗洛姆性格学说的基本理论,而生产性和爱的结合则构成弗洛姆爱的理论的核心思想。他认为生产性是某种潜能的发挥,而生产性的爱则是爱的真正的本质,集中地体现在爱是给予,其形式是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  相似文献   
6.
许多研究者认为,小说《在路上》的垮掉分子们几近疯狂的生活体现了他们对精神自由的追求。然而,从弗罗姆自由理论视角来看,垮掉分子们在面对现代自由的时候都选择了逃避。为了逃避现代自由给个人带来的无能为力感,他们诉诸于爵士乐、酒精和性,试图以此狂欢方式来实现对自己的破坏欲。但是,这种方式未能使人真正克服孤独、焦虑状态。相反,狂欢消耗着他们的精力和体力,并将最终导致他们走向死亡。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社会心理学开始兴起于理论界,成为人们研究各种社会问题的一个必然语境。弗洛姆社会心理学思想也逐渐进入学者的研究视野。许多学者从理解和解决人类社会自身的问题出发,对弗洛姆社会心理学兴起的背景、内涵、历史成因以及其价值和局限性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文章是对国内外学者研究情况的述评,供学者们在继续研究有关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弗洛姆看来,人的生产性潜能发挥出人的本质,异化是对人的生产性本能的否定。异化具有深刻的人性根源和社会根源,它导致了人的精神生活的空虚和人性的枯竭。他认为,可以从制度和精神等方面对异化之症进行救治,他开出了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以及爱与集体艺术的诊治药方。弗洛姆的异化的理论内容深刻、别具特色,试图继承和发展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但带有着明显的人本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9.
异化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理论范畴,自马克思提出劳动异化理论后,异化理论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卢卡奇继承了马克思的思想,提出了物化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异化现象;弗洛姆则将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结合,从文化工业影响的角度描述异化现象。马克思、卢卡奇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都关注社会中人的生存问题,但侧重点不同。通过对三位学者异化理论的梳理分析,能够对我国当前人的生存样态分析提供参考,并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10.
Drawing upon the thought of Eric Fromm, this paper argues that efforts to understand and counter behaviour that causes difficulties in education should begin in a critical and reflective engagement with both the conditions of human freedom and the character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and society as a whole. Fromm’s critique of dominating ideas about good mental health within capitalistic societies is examined in relation to disablement and attention-deficien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 study of a sixth-form college in the south of England elucidates connections between Fromm’s insights into social psychology and disablement as a process of op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