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65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30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207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597篇
社会学   79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出三藏记集》记载了我国东汉至南朝齐梁年间的佛经翻译情况,是佛经翻译史研究的重要史料。《记集》从四个方面记录了这一时期的翻译思想和实践:僧祐从语言学和文艺学的角度对翻译的看法;译经僧们多用“出”表示翻译;佛经翻译原文多为胡本;译场的基本结构已经确定。  相似文献   
2.
3.
小城镇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向 ,农民进镇已成共识。随着中国城镇化建设和农民非农化进程的加快 ,农民进镇后的就业方向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要问题。从产业选择、职业选择、单位选择、用工形式、区域选择五个方面研究了农民进镇后的就业基本方向 ,以期探讨农民进镇就业规律 ,并沿着就业方向 ,提出了推进农民进镇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积德屯村是一个随明代大规模屯田而入滇的汉族村落,在周边白族的包围下生活了几百年。作为一个区域性“少数民族”,积德屯村基于共同的族群血统的历史记忆和地域(行政区划)两个认同要素,把可行性的根基认同与可见的工具利益汇合,实现了族群的认同,并在现代化的背景下显示出了极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5.
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业发展20多年以来,商业化现象日益严重,古镇沿街充斥着服务旅游者的各色同质化的商铺和商品,不仅冲淡古镇原真景观特征,形成古镇因利趋同格局,而且改变了居民生活方式并成为重要的生活基础,直接干扰居民日常生活,破坏古镇整体人文生态系统的和谐,破坏古镇原有自然风貌和景观环境。立足于古镇原真性保护,在商业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淡出商业利益,严格控制商业发展;拓展和营造多样化社区参与旅游的方式和途径,调整利益分配体制,建立行业利益平衡机制;鼓励和发展传统手工艺,形成旅游体验与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双赢格局。  相似文献   
6.
平卢淄青镇是唐代的一个重要藩镇,它的建立、灭亡及内部环境都呈现出一定特色:它是由原平卢军南下青齐地区而建,内部稳定,而迅速败亡的原因主要是人民反对割据。  相似文献   
7.
8.
为顺利实现今年18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任务,浦口区永宁镇党委除对重点工作进行分解落实外,目前按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任务的总体要求作出决定:对全镇重点建设工程实施监督检查。镇党委书记任监督检查组长,纪委书记、副书记、人大主席及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相似文献   
9.
新军第九镇起义问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昌起义后 ,南京成为清廷残留在长江南岸的最后一个反动堡垒。清廷对深受革命思想影响的新军第九镇严加防范 ,并迫使其撤出南京。错失时机之后 ,新军第九镇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弹药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仓促起义 ,从而招致失败。  相似文献   
10.
在充分把握文献材料的基础上,对历年来学术界关于《月出》主旨的十三种观点进行一一辨析,认为这些观点可归纳为五大类。其中《毛传》的刺时事说、杨树森的民俗文化说、牟庭的中秋咏月说皆不符诗歌文本实际;丰坊的月下怀人说有一定合理性;朱熹恋歌说最切《月出》文本实际。只有客观理性地审视《诗经》文本,才能得出最接近《诗经》文本实际的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