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幽明录》是一部具有珍贵语料价值的杂传类小说集。笔者在对全书进行了定量、定性的统计分析后,发现其语法构词和语音构词间、语法构词内部的形态构词与句法构词间及其句法构词中表述式、支配式、补充式与联合式、偏正式间有着极大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2.
张载的“德性之知”,是以宇宙共同体为认知对象的生态认识方法.在这种认识视野下,宇宙存在“幽明”的双重境域和“太和缊”的运动形式.张载“民胞物与”的生态境界,不是“我”与他者的直接关系,而是通过“我”与宇宙本体的关系,间接架构起“我”对宇宙成员的道德关怀.张载肯定《中庸》由理性认知而致道德觉解的修养进路,并提出“大其心”的生态修养方法,即人的精神追求应印合宇宙生养万物的生态德性.  相似文献   
3.
陈平 《船山学刊》2023,(6):44-54
王船山从孝道、教化与人生归宿等方面,构建了系统的祭祀理论体系。船山认为,祭祀传达的是人们追念先祖、礼敬鬼神的情感,是仁孝的表现。仁孝是礼乐教化的根本,因此祭祀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社会教化举措。船山希望人们能够在祭祀中参悟“死生一气”“幽明一理”的道理,养成达观的人生境界。船山的祭祀观上承传统儒家的祭祀理论,重在倡明礼乐文明、重振社会纲纪,又融入气本论的基本立场,阐明报本反始、幽明一理之意蕴,“礼”始终是船山祭祀观的核心。船山希冀通过祭祀传达出一个真正的儒者所应该具备的价值追求,那就是既要践行礼乐之规定,达成仁孝的目标,又要关怀天地之大化,参悟幽明之真谛,实现豁达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4.
唐君毅认为,人不但不应该逃避死亡问题,更应将死置于目前,将死置于人生之中,人随着自然生命的消耗,成就其精神生活,因此死并不是人生的消灭,只是人生的暂终。他承认死后鬼神是有的,并从感通的立场谈鬼神之情,认为只要生者以超越个人的诚敬之心与深情厚意,与死者精神直求相接,就可以打通生死之道,以通幽明之际,这是一条由生之世界通到死之世界、由现实世界通到超现实世界,由生的光明通到死之黑暗的大道。  相似文献   
5.
吴亚楠 《理论界》2014,(2):103-106
宋明理学的创生和发展是在与经学的具体互动中实现的;具体到张载来看,"太虚"的概念虽然在宋朝之前更为道家和道教所盛言,但是张载利用《易》之"幽明"与"形"、"象"诸说,最终将其内化为儒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并成为驳斥佛老理论的重要依据。本文从确定"太虚"的意涵入手,进而具体分析张载对于《易》的利用与其发明"太虚"气本的关系,并以此为理学与经学之互动备作一解。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幽明录》偏正式复音词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将其与先秦两汉和现代汉语两个方向进行纵向具体比较,可见其构词方式比先秦两汉更为完备,其内部结构更为复杂。但与现代汉语有一定的差距,仍处在发展完善之中。  相似文献   
7.
南朝小说<幽明录>的复音词有多种构词方式.其语法构词和语音构词具有不平衡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从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古代汉语发生了质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词语和句法格式.<幽明录>正是这一时期的著作,其结构模式充分展现了南北朝时期的复音词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琼州学院学报》2019,(6):69-74
王夫之继承了张载的气学思想,肯定"太虚即气",批评朱熹的"理在气先",以为"凡虚空皆气"。他的"幽明"哲学强调"言幽明而不言有无"。他用"幽明"来取代"有无"之论,认为理解和阐明宇宙世界的本原与生成,最重要的不是"有"与"无"的问题,而是"幽"与"明"的问题。这一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鲜明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亚科 《学术交流》2012,(8):168-171
刘义庆的志怪小说《幽明录》共265则,其中鬼故事有73则,最具特色的内容有人鬼姻缘、鬼助人、鬼报恩和鬼报仇。透过它离奇古怪、荒诞滑稽的外衣,仔细体会就会发现,这些鬼故事具有人格化、人情化的特点,是现实社会的缩影。作者借助鬼怪的形象,为我们呈现出魏晋时期的思想观念、家庭观念和对自身力量的肯定等,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政治状况,如兵荒马乱和统治阶级重压下底层百姓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