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8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29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464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云南社会科学》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于1981年5月创刊。设政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历史学、文学等主要栏目,突出民族、边疆和地域特色。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相似文献   
2.
在理论和实践上构建“中西古典学”是林志纯(日)先生学术成熟后用力最深的方向,是先生一生学术的精华所在,其中寄托着对未来中国世界古代史乃至整个史学研究工作的希望。林先生在讨论“中西古典学”的时候,并没有首先抽象地探讨学科划分之类的问题,而是用一种研究规划的方式勾勒出“中西古典学”的问题意识、时空范围、基本立场。本文根据林先生的理论勾勒和具体研究实践,试图重现“中西古典学”的框架,并对其中有争议的内容做出自己的理解,希望对当前关于“古典学”的讨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3.
《云南社会科学》是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于1981年5月创刊。设政治学、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民族学、宗教学、历史学、文学等主要栏目,突出民族、边疆和地域特色。刊物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  相似文献   
4.
现行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单一的理论考核模式 ,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使学生重“”轻“行” ,产生“”与“行”相脱节的弊端。实行“行”并重的考核新模式 ,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作用 ,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更有利于教学目的和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把传播识和发展理智 ,作为教育和教学过程的基础与目的 ,注重研究识传授的方法与途径 ;近代的一切教育思想、理论和学说都可以归纳到主主义教育思想的范畴之中 ,表明主主义教育思想深刻地体现了西方近代社会、文化和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根本精神。它对中国的教育影响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6.
虽然实对想、所实对所想具有优先性,但不能因此认为所仅仅是事实,不能把“所可能道的”、“语词与非陈述语句所表达的”、“所相信的”排除在所之外。  相似文献   
7.
知先行后说与中国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行后的实质是贵行贱。此观念对我国教育有严重影响,造成求与做事脱节、认识与实践脱节,读书人一辈子钻在书本里不做实事。新中国哲学界、教育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教学是认识过程,教学可以跳过直接经验走一条捷径。此观点违背了认识规律。科学的态度应把教育作为特殊的实践过程,把发现识与传授识统一起来,把教师和学生引导到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8.
追求永恒是老子价值观的核心。永恒是建立在自然哲学的道和社会伦理的德的基础之上。实现永恒的途径是无为和常、止、足。永恒价值观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状况并具有普遍的意义,为道教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而无为与“三”则具有权谋的特色,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宝库。  相似文献   
9.
《老子》通行本第十九章“弃智”,帛书本作“弃”,楚简甲本作“弃鞭(偏)”。帛书本、通行本第十八章支持“弃”、“弃智”的文本系晚于楚简本的后人所增,通行本第三章、第六十五章支持“弃智”的文本系晚于帛书本的后人所为,并非老子原有思想;帛书本、通行本第二十七章、第三十三章、第五十三章及帛书本第十章有否定“弃智”、“弃”的文本。所以可以认定:“弃”、“弃智”并非老子思想,系晚于楚简本的后人所为。  相似文献   
10.
忧患意识是对历史盛衰的辩证认识,在中国史学思想史上,见盛观衰的历史思维、居安思危的观念和借鉴历史的几察来的思考,都是忧患意识的重要体现.在新世纪,忧患意识有着新的时代特征,同时,对于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