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2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6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人常说,面对重重困难,坚持到最后的一定是女人。德国总理安格尔·默克尔、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韩国总理韩明淑、孟加拉国总理卡莉达·齐亚就笑到了最后。  相似文献   
2.
姚宗 《决策》2012,(6):70-71,8
奥朗德这位没有鲜明的个性、也没有任何执政经验,甚至“没做过决定”的“三无总统”,究竟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最近,刚当上法国总统的奥朗德,频频在阁际政治舞台上亮相,他的一举一动郝引起世人的高度关注尽管奥朗德以“普通先生”自居,但他一亮相就显出这位“新秀”的不平凡从与德l玉l总理默克尔会晤到八国集团峰会,他的表现不仅称职,还相当亮眼。  相似文献   
3.
德国现任国家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研究热点之一.国外研究开展较早,研究范围较广,内容涉及其生平、成长经历、政党领导、默克尔政府的对内对外政策等;国内对默克尔的研究的焦点多集中于默克尔本人生平、家庭情况的介绍方面,以及默克尔政府的对华政策及其对中德关系的影响.今后的研究或可尝试从语言学、大众传播学、新闻学等角度做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决策者说     
《决策》2013,(10):14-14
说我冷漠。这我绝对不能认同。我只是不喜欢像有些人那样激烈地表达感情,我不是即兴作决定的人。有时我的表情看上去很严肃。但我是在集中精力思考问题。——9月22日,默克尔第三次当选德国总理,她的政治口号是:德国的未来尽在掌握。  相似文献   
5.
廖卓娴 《老年人》2007,(7):10-11
2007年6月6日至8日,应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邀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赴德国北部度假胜地海利根达姆出席了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这是中国国家主席第四次应邀参加此类对话会议。  相似文献   
6.
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本月在德国联邦议院(Bundestag)上表达了她对单一货币制度的坚决支持。这种态度也是其他欧洲国家首脑普遍持有的。默克尔的观点证明了政界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许晓东 《金陵瞭望》2007,(17):19-19
8月29日,来华访问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女士亲临位于江宁开发区的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三期扩建项目竣工投产暨公司成立10周年庆典现场。省长梁保华、副省长张卫国、市长蒋宏坤、西门子新任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罗旭德等共同出席仪式。  相似文献   
8.
高峰 《金陵瞭望》2007,(20):19-20
当德国基民盟总理候选人默克尔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之时,默克尔和当年的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成为全球探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默克尔担任德国总理以来,德国的对华外交政策做了重大调整,由原先施罗德时期的"亲华"走向全面"排华""反华",大搞"价值观外交",对中国不断施压,中德关系由此急转直下。默克尔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主要涉及其国家利益、政党利益和个人利益三方面因素,其对华新政策其实是冷战思维的产物,属于外交上的逆流现象。今后中德关系何去何从?最有可能的走势将是合作与矛盾并存,既非敌人,亦非朋友,是"利益攸关方"。  相似文献   
10.
蔡中和 《金陵瞭望》2007,(23):23-24
“昨天,我们共同庆祝了中德两国之间的一件大事——建交35周年。目前,中德关系正呈现着令人难以置信的活力。”这是德国总理默克尔在中国社科院演讲时对中德关系的表态。话尤在耳,但默克尔一系列大搞“价值观外交”的行为显然已危害到中德关系,受到德国有识之士的严厉批评,也遇到中国政府的当头棒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