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冯巨章 《统计研究》2008,25(3):51-54
 本文利用WTO的统计数据,对1995-2006年间的国际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文分别分析了WTO时代国际实施最终反倾销措施的总体特点、国别或地区分布、产品结构、国别或地区与产品的混合分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首先分析了反倾销在理论上的功能和作用,然后探索了反倾销在实践中被滥用的情况和根源, 论证了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制裁的深层次的原因是产品缺乏异质性。作者认为应该合理使用反倾销措施,以便建立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同时提出了中国应对不公平反倾销的对策,最为关键是的中国产品应该以质取胜,打造世界品牌。  相似文献   
4.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changed US trade policy toward China in ways that will take years for researchers to sort out. This paper makes four specific contributions to that research agenda. The first is to carefully mark the timing, definitions, and scale of the products subject to the tariff changes affecting US–China trade from January 20, 2017 through January 20, 2021. One result was each country increasing its average duty on the other to rates of roughly 20 percent, with the new tariffs and counter-tariffs covering more than 50 percent of bilateral trade. The second contribution is to highlight two additional channels through which bilateral tariffs changed during this period that received less research attention. One tariff change is through product exclusions, another is trade remedy policies of antidumping and countervailing duties. The third contribution is to provide an initial exploration into why China fell more than 40 percent short of meeting the goods purchase commitments set out under the first year of the Phase One agreement. The last contribution is to consider additional trade policy actions—involving forced labor, export controls for reasons of national security or human rights, and reclassification of trade with Hong Kong—likely to affect US–China trade beyond the Trump administration.  相似文献   
5.
论WTO反倾销法领域中"同类产品"的界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类产品"的界定问题素有争议.WTO争端解决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在几起具体案例中对GATT1994第三条第二款中的"同类产品"进行了解释,运用了一种从市场角度判断不同产品是否具有足够竞争性或替代性,并进而判断不同产品是否属于"同类产品"的方法--"市场分析法".WTO反倾销协议的"同类产品"定义具有很大模糊性,为滥用反倾销提供了法律上的可行性.而"市场分析法"正好可运用于这一领域解决问题,并能带来不少好处.是一种比较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方法,值得重视、提倡和采用.  相似文献   
6.
论贸易自由化与反倾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各国贸易自由化的推进,世界范围内反倾销手段的使用呈明显上升势头。在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它一方面反映了各国在关税和传统非关税措施保护作用减弱的情况下,寻求替代性保护手段的需要;另一方面反映了各国遏制对方滥用反倾销的要求。在中国入世以后的贸易自由化过程中,应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合理运用反倾销,在有效保护国内产业的同时,遏制别国对我国滥用反倾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在国际上屡屡遭受反倾销调查,对我国的出口业务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抑制还是鼓励--多边贸易体制与反倾销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倾销是多边贸易体制所允许的进口救济措施之一,其宣称的目的应是抵消外国产品不公平竞争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但从反倾销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扩展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反倾销实质上是进口国政府为保护国内产业而创造的一种新的贸易保护手段.随着关税、配额等传统贸易壁垒的削减,反倾销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范围也不断扩大.而作为贸易自由化推动者的GATT/WTO并没有对反倾销的保护性予以有效地遏制,反而在法律上时反倾销的合理性给予了认可,为反倾销的泛滥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9.
从反倾销机制向竞争机制过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国际反倾销规定的基础上,从非传统的视角探讨了反倾销的种种弊端,分析了从反倾销机制向竞争机制过渡的趋势,并结合我国的反倾销条例提出了我国反倾销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