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2篇
综合类   62篇
社会学   1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代三峡地区的邮驿主要有水驿、陆驿与递铺三类,中央政府和各地州县对邮驿的管理主要在驿站与递铺的设置,驿递里程的规定,司兵夫马的配备、驿站(以及递铺)经费的开支等方面,其管理特点:一是中央政府实行“邮”、“驿”合并;二是地方州县实行兵房管驿。清末由于邮驿开支巨大,朝官扰驿、开办邮政等因素影响,古老的邮驿制度宣告结束。  相似文献   
2.
三峡民间谚语中蕴藏了许多科技知识和生产经验,林业生态知识就是其中的组成部分.三峡民间谚语中关于林业的生态知识涉及人与森林的关系、森林的功能作用、林木的栽培与管理、林木的采伐与利用等.三峡民间林业生态知识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切实的指导性、极强的约束性、现存的活态性、认识上的非系统性,对今天的树木栽培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三峡地区摩崖石刻以其自然、野趣的风格呈现在世人面前。从其生态分布特点看,或在溶洞里,或在浪涛中,或在悬崖上,或在峭壁间。正是这种自然、野趣、古朴、典雅的风格和独特的生态分布,使三峡石刻更加神奇诱人、情趣盎然、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4.
一部江河的变迁史,熔铸了人类社会的演进史. 万古长江自雪山源头南下东折,横贯祖国大地东西,纳百川千流,穿崇山峻岭,塑造出鬼斧神工般的山水画廊--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正可谓"不废江河万古流".  相似文献   
5.
从考古发现的实物材料上,可以认为三峡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家畜起源地之一。从家畜动物的传播交流上讲,三峡地区既有传播到外区域的家畜,也有从外区域输入的家畜。三峡地区家畜起源与传播的研究,不仅是认识三峡区域文化的重要方面,同时,也为整体研究我国家畜史与经济发展提供着坚实的基础性材料。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发生的几次大洪水,引发了全社会对长江上游地区水土保持问题的高度重视。纵观长江三峡开发进程,明清两代移民土地利用对森林植被、水文环境作用至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三峡地区的交通发展处于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西方列强的入侵、军阀之间的混战、民族解放战争的开展、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深化等,都对三峡交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峡地区古代腰坑葬俗的考古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考古学文化发现资料获知,三峡地区腰坑葬俗,始见于新石器时代。商代腰坑墓数量增多。战国至秦汉仍传流不断。尤其是唐宋及明代在三峡地区更是屡有发现。从鄂西、三峡地区考古发现的腰坑墓资料现象观察,其发展当是由东向西传播这么一个趋势,然后再由三峡地区继续向西南地区的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传播,直至今日,西南地区仍见有这种葬俗。延续历史可谓是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9.
主要论述三峡地区进入近代以后在铁路、航空、综合联运,以及三峡地区的几个主要中心城市的交通发展基本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盛产井盐的长江三峡地区,在东汉及至南北朝时期,已逐渐成为廪君、盘瓠后裔与汉人交相杂居的地带。本文拟从廪君、盘瓠后裔不断奋起反抗的斗争史实,和当时各封建王朝所行盐政之弊端两个方面入手,以探寻廪君、盘瓠后裔的反抗斗争与三峡盐业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