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166篇
劳动科学   19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33篇
人口学   37篇
丛书文集   470篇
理论方法论   93篇
综合类   1259篇
社会学   112篇
统计学   6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1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2.
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为多数学者所讨论研究,然而老年人的婚姻状况、老年人对自我健康状况的评价如何影响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呢?这方面的实证研究依然十分匮乏。本研究基于第四次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安庆市城乡数据(2015),运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从老年人的婚姻、身体健康状况以及自评健康三个角度,分析其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提升老年人幸福感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人际困扰对大学生感戴水平和主观幸福感关系的调节作用,采用大学生感戴量表(GRAT)、人际困扰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组合,对206名大学生为被试进行自陈试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⑴感戴水平、人际困扰和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相关显著;⑵人际困扰在大学生感戴水平对生活满意度维度的影响中调节效应显著,而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维度的调节效应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是犯罪构成中主观方面最容易混淆的两种罪过,本文对这两种罪过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并对两者的实际操作中所体现的矛盾进行了分析,最后文章对矛盾提出了解决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在班级管理中,免不了需运用批评这一教育手段,使犯有过错的学生改正过错。批评不等于训斥,怎样才能合理地运用这一教育手段呢?应树立批评的新观念,具有正确的教导思想,掌握艺术的教育方法,因人而异,因事而异。融科学性、艺术性为一体的批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
明朝丘濬于成化二十三年(1488年)完成《大学衍义补》。200年后,黄宗羲作《明夷待访录》,此书被中国政治思想的研究者看作是极具创造性的超越其时代的著作。但是与丘濬相比较,黄宗羲的思想只是更为激烈一些,而丘濬的思想表述则较为平和,二者的相似性仍是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7.
按照主观违法论而加以建构的传统犯罪构成理论有别于按客观违法论建构的大陆法系犯罪论体系,两者有着不同的研究进路和研究方法。主观违法论强调有责之违法,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客观的危害行为、刑事责任能力都是违法的构成要素,这种因人而异的违法观不能很好地为司法实践提供理论根据。从主观违法论立场出发,我们不可能从构成要件其中一个方面单独地判断违法性是否存在,传统犯罪构成理论将犯罪构成要件定位于反映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事实特征,因此,犯罪构成只反映定罪结论,不反映定罪过程。  相似文献   
8.
论剪纸艺术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剪纸的产生、发展及其造型观念和根植于爱的审美活动,阐明剪纸的形式、功能和美学内涵,详尽分析剪纸艺术的语言及其对作者感受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几个不同角度立意辩驳,否认了“客观真理论”,阐述了真理的主观本性,指明了唯物主义主观真理说与唯心主义主观真理说的分野。  相似文献   
10.
从美学本体来看,当代美学的逻辑演进是沿着自然本体论(客观物质说)→意识本体论(主观意识说)→历史(实践)本体论(客观社会说)这一历史顺序发展的。实践美学的崛起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对前此美学学派的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